6月30日,距沙特吉達的世界能源會議結束僅一周,全球能源業(yè)的另一次盛會就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召開。此次大會將圍繞“世界在變遷———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能源”這一主題,重點討論如何保證全球石油供應、平衡全球石油供需、應對油價危機等議題。
而就在同一天,美國《紐約時報》網(wǎng)站報道,由美國國務院一小組領導的一群美國顧問參與了起草伊拉克政府與西方五大石油公司關于開發(fā)伊拉克某些最大油田的合同。這一消息的披露證實了布什政府直接幕后操控商業(yè)開發(fā)伊拉克石油的交易。
美國顧問覬覦石油合同
幾位顧問和一位國務院高級官員說,美國政府的律師和私營部門的顧問擔任了伊拉克石油部的顧問,提供了合同樣本和起草合同的具體建議。
目前尚不清楚他們的工作對伊拉克石油部的決定有多大影響。
對于美國干涉伊拉克石油政策的任何看法,都有可能激起不利于美國的輿論,特別是在阿拉伯國家,它們對美國在伊拉克的意圖持懷疑態(tài)度。伊拉克的石油儲量為世界第三。
華盛頓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資深顧問弗雷德里克·巴頓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我們自稱這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但我們不斷證實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我們提出主權之類的一些問題,同時又插手其間,這有損于我們的誠信!
美國開戰(zhàn)動機再受質(zhì)疑
美國《紐約時報》6月29日文章《對于伊拉克石油合同來說,是個動機的問題》:巴格達有消息說,伊拉克石油部即將把開發(fā)伊拉克油田的合同授予一些大型的西方石油公司。以這些合同為立足點,西方石油公司可進一步獲得在伊拉克更廣泛地勘探石油的許可證,從而獲得更豐厚的利潤。
據(jù)報道,全世界有數(shù)十家企業(yè)在爭奪這些合同,但是這些公司是在沒有經(jīng)過競標的情況下將獲得合同的。這些公司所屬的國家要么一直是布什政府的堅定盟友,要么就是近來在美國牽頭孤立伊朗時,加強了對美國的支持。
對于布什政府的開戰(zhàn)動機疑慮最深的那批人,堅信這些合同足以證明他們的看法。他們指責布什政府暗中操縱一切,對維護伊拉克主權之事毫不在意,更傾向于暫且利用簽署這些合同以應對高漲的油價。
再聚首降低油價仍無期
在馬德里召開的這次能源大會,全球石油巨頭因油價失控一周兩聚首。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輪值主席哈利勒,國際能源機構(IEA)執(zhí)行理事田中伸男以及來自尼日利亞、俄羅斯、委內(nèi)瑞拉、印度、法國和荷蘭等國的能源部長均參加此次大會。
世界各大油氣集團也均派代表參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也均派代表參加本次會議。
有分析稱,一方面,國際油價高企和主要石油出口國拒絕增產(chǎn),將令這些產(chǎn)油國和石油公司在此次大會上面臨空前壓力;但另一方面,盡管沙特和其他歐佩克國家能源部長參加此次大會,但迄今為止他們并沒有提出任何針對高油價的解決方案,這又降低了外界對此次大會為油市降溫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