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5月16日,永嘉縣渠口鄉(xiāng)珠岸村掛牌創(chuàng)建“中國無塑料袋第一村”,至今,已整四年了。當時,在民間環(huán)保人士陳飛的牽頭帶動下珠岸村村民集體通過了“重提菜籃子公約”,宣稱以后的生活中,要用菜籃子、環(huán)保紙袋代替塑料袋購物裝東西。志在保護環(huán)境,杜絕“白色”污染。今日的珠岸村,是否實現(xiàn)了環(huán)保目的?村民們有可能完全拒絕塑料袋嗎?
5月13日下午,經(jīng)過一段蜿蜒的山路,車子駛入一個沿岸的村莊,村子不大但依山傍水。記者走進村子,那里地面干凈,河面也清潔。珠岸村給人的整體印象是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在村莊里轉一圈,沿途看不到亂跑的家禽家畜,空氣中沒有異味。村子中心的祠堂里一個大竹籃子特別引人注意,這是村民自發(fā)籌款買來100公斤竹子,請一位篾匠師傅花5天的時間,編織了一個高2米、直徑1.5米的特大菜籃子。村民們在籃子上寫上“重提菜籃子、拒絕白色污染”等幾個醒目大字,將它擺放在珠岸村的陳列室里,意在時刻提醒自己重提菜籃子、保護生活環(huán)境。
然而,如果仔細地去看村莊,會發(fā)現(xiàn)塑料袋還是存在的。就此現(xiàn)象,記者詢問了一位村民,村民跟記者解釋說:“我們平時基本上不用塑料袋的,有時候裝個化肥農(nóng)藥什么的沒辦法只能用塑料袋,也都是可降解的! 比如,村里人到村外面買東西,不可能總提個籃子到處走,很多東西如果用紙袋包裝,也很容易破。“‘無塑料袋’只是目標,這幾年,村里人一直有意識地少用塑料袋,這本身應該算是進步。”陳飛覺得,塑料袋在村里“少量”、“合理”地存在,不意味著全村創(chuàng)建“無塑料袋第一村”失敗。至少,村里不再有以前那種“風一吹袋子到處飄”的景象,“而且,現(xiàn)在很多商品像方便面、餅干,本身就是塑料包裝,不可能不讓大家使用!
其實陳飛為辦好這件事情,下了很大的代價。他不但給全村700多戶每家都送了一個竹籃,還給村里每個菜攤、商鋪各配備了10個竹籃,如果誰忘了帶籃子就先免費借給他,并提醒下次還回來,而且每個竹籃都標有店鋪的記號。代替它的還有“環(huán)保紙袋”,這也是陳飛專門設計制作的。另外賣肉師傅還準備了稻草,如果村民忘了帶籃子,就用稻草一系,又方便又環(huán)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