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總統(tǒng)接受采訪時稱,在發(fā)展兩國關系上雙方應該“更大膽”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周二宣布與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簽署了為期10年的100億美元貸款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該公司將擴大向中國的原油出口量。一向對中國能源舉動十分關注的外國媒體將此視為中國“貸款換石油”的又一次勝利,尤其這次合作的雙方還是當今最具活力的兩大經濟體———中國和巴西。20日,巴西總統(tǒng)盧拉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等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發(fā)展兩國關系上雙方都應該“更大膽”,中巴關系的潛力現(xiàn)在只發(fā)揮出10%。他相信在未來20年,中國與巴西都能夠成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國家。
雙方簽100億美元貸款合同
根據巴西國家石油公司與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簽署的為期10年的100億美元雙邊貸款協(xié)議,巴西在第一年為中石化公司每天提供15萬桶石油,在其余的9年里,每天提供20萬桶石油,相當于每年1000萬噸原油。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加布埃利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除了貸款協(xié)議外,中巴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有很大的合作潛力。盡管他聲稱巴西的石油產業(yè)“從來不以出口為目的”,但仍表示希望“將巨大的中國市場和巴西的資源產品結合起來”。加布埃利說,“一旦建立起石油出口的長期戰(zhàn)略,不僅有利于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也有利于進口巴西石油的國家。我認為這是雙方合作的堅實基礎。”
《華爾街日報》20日援引加布埃利的話稱,與中國的交易不會影響在巴西的其他跨國石油公司。他說:“我們與所有合作伙伴的關系都是長期的,我們不會放棄這種關系。”他還透露,這筆貸款的利率不到6.5%,以石油收入作擔保,但以現(xiàn)金而不是以石油方式償還。另外,盡管這一交易沒有保證購買中國的產品或服務,但在其他方面可能會有更加密切的合作,比如將中國的設備工廠搬到巴西。加布埃利還表示,有可能在未來討論向中國讓步———允許中國石油公司在巴西生產石油,而該公司也希望在中國開采石油。
中巴“競爭對手變伙伴”
韓國《朝鮮日報》20日評論說,在全球成品市場上,巴西可以說是中國的競爭對手。在巴西的主戰(zhàn)場———南美市場,中巴兩國的競爭尤為凸顯。但中國19日與巴西簽署的貸款換石油協(xié)議,讓競爭對手變成了合作伙伴。英國廣播公司20日評論說,在今年前四個月,巴西向中國出口的石油及石油產品劇增了251%,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最近的協(xié)議則會讓雙方的關系進一步密切。巴西總統(tǒng)盧拉甚至表示,“中國和巴西的關系比其他一些有100多年關系的國家有更多值得稱贊的地方。”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全球經濟危機讓一些急需資金的國家投入中國的懷抱”。文章說,巴西的石油儲藏很深且地理條件復雜,一些跨國石油公司可以提供技術,但他們卻拿不出中國國有石油企業(yè)所能給出的誘人條件。另外,中國的信貸機構支持能源投資,在全球投資趨于枯竭的形勢下,這種信貸支持能夠保證全球資源供應不至萎縮。
中國外匯儲備“用得其所”
英國《金融時報》20日的文章評論說,“貸款換石油”背后,是中國運用外匯儲備的新策略,那就是利用資本和外匯充裕的優(yōu)勢,由政策性銀行或國家控股的商業(yè)銀行出資,使用外匯儲備為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能源開發(fā)提供貸款,中國獲得按一定價格購買相關項目產出的權利作為投資回報。對外匯儲備豐富的中國來說,“貸款換石油”可算一招好棋,這既有利于中國滿足自身的能源需求,同時又分散了外匯儲備的貶值風險,相當于以一個比較優(yōu)惠的條件將外匯儲備轉化為石油儲備,一方面可以規(guī)避日后石油漲價的風險,另一方面能夠保證能源供應安全。
路透社20日報道稱,中國自今年2月以來,已與五個國家簽訂了約450億美元的貸款換取石油協(xié)議,以獲取長期能源供應,包括俄羅斯、巴西、委內瑞拉、安哥拉以及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宇宙報》評論說,中巴石油協(xié)議是“中國和美國在南美洲爭奪石油資源的又一證明”,幾天前,美國進出口銀行剛剛向巴西石油公司提供了20億美元的貸款。美國智庫“巧實力委員會”能源項目資深研究員愛德華•喬在一份報告中說,中國進入國際石油和天然氣投資領域這一發(fā)展情況,是可以預料且合情合理的,現(xiàn)實表明,中國企業(yè)進行商業(yè)決策時,商業(yè)利益依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例如,2008年蘇丹原油最大的進口國是日本而非中國,盡管該國石油大部分由一家中國企業(y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