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工集團亨斯邁(Huntsman)一名資深高管透露,該集團正考慮從一個27億美元賠償方案中拿出一部分資金,到中國收購特種化工廠。上述賠償來自一項收購計劃的流產(chǎn)。
今年早些時候,亨斯邁將其紡織用化學(xué)品業(yè)務(wù)的總部從瑞士巴塞爾搬到新加坡。目前,該集團正在評估多處可能的設(shè)施,包括瑞士化工集團科萊恩(Clariant)和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BASF)擁有的工廠。
“我們正在物色潛在的收購交易。中國是我們顯然要看一看的地方,”亨斯邁紡織染化部門全球總裁胡銘(Paul Hulme)表示。該部門為服裝制造商生產(chǎn)先進染料和化學(xué)品。
胡銘表示,去年美國瀚森公司(Hexion)在私人股本支持下發(fā)起的收購失敗,使亨斯邁“現(xiàn)金充足”。這宗65億美元的交易是在2007年7月簽署的,去年因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拒絕為其融資而流產(chǎn)。
“我們處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胡銘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
“我們不會支付過高價格,但集團財力雄厚,鼓勵我們提出合理的收購對象或創(chuàng)意!
胡銘表示,亨斯邁正在研究中國境內(nèi)一系列可能成為收購對象的工廠,包括一些中國化工集團(他沒有點名)旗下的工廠,以及科萊恩和巴斯夫擁有的工廠。
這兩家歐洲集團正在評估旗下紡織用化學(xué)品工廠的未來,并已提出可能出售這些工廠。
胡銘表示,這兩家歐洲跨國集團也許在短期內(nèi)不愿按亨斯邁愿意支付的價格,出售自己的工廠。
亨斯邁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染料和化學(xué)品生產(chǎn)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