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去年轟動一時的惠州華陽化工走私甲苯二異氰酸脂(TDI)大案開庭審理。12名被告坐滿法院的被告席。庭審透露,公訴機關最終認定走私金額達3.3億元,偷逃稅款6000多萬元。
真兇:幕后走私老板潛逃
昨天的審判持續(xù)了一整天。12名被告,每人一名律師,還有旁聽的親屬約有五六十人。12名被告中,主要犯罪人是葉育均,他是華陽化工公司及另一涉案公司萬豐膠粘電子制品有限公司的經理。其他11位罪嫌疑人分別是兩家公司的投資者、中層及一般員工。根據庭審,這些人大部分都有本科學歷。
法庭上葉育均等人表示,他們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員。真正的走私老板是香港人王毓年、陳吉文、鐘某等人。走私的策劃、組織、銷售都由他們負責。葉稱他自己在這其中,每噸提成800元而已。而其他人則稱自己只是被聘請打工,每月工資一二千元而已。其他事情都不知道。庭審顯示,幕后的幾名香港人都沒有歸案。
走私:用免稅指標倒賣化工原料
2008年,該走私案被深圳海關察覺。根據庭審及案發(fā)時相關媒體報道,華陽化工注冊資本只有500萬元,以進口保稅的TDI,然后加工成乳膠水后再出口。
但是,2008年底,深圳海關緝私員發(fā)現,發(fā)現華陽公司不僅規(guī)模小,而且設備簡陋,根本不具備加工大批量原料的能力。更讓緝私人員奇怪的是這家地點偏僻的企業(yè)白天基本上不生產。但卻陸續(xù)進口了價格高達上億元的化工原料TDI.同時也沒有任何進口相應專用生產設備的記錄,存在重大疑點。
隨后,海關緝私人員開始進行秘密調查,發(fā)現華陽化工公司一到晚上,只要有香港的貨柜車運貨進來的話,當晚就有國內貨車運貨出廠,但正常情況,第一原料不可能這么快就加工成為成品,第二就算是成品也應該集中運往出境口岸。所以被認定有走私嫌疑。
最終海關查實,原料被倒賣給國內企業(yè)牟取暴利。同時,為了掩蓋原料被倒賣的事實,他們用另一種外形相似的廉價化工品硅酸鈉溶液頂替乳膠水出口。最后,海關認定走私案值3.3億多元。
辯論:律師稱真正的主犯是港人
昨日,公訴機關指控,葉育均等人構成走私普通貨物罪,認定偷逃稅款6000多萬。
然而,葉某的律師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走私行為,均是以惠州萬豐膠粘電子制品有限公司及惠州市華陽化工有限公司的名義進行的。從整個案件材料可以看出,本案的走私行為,整個過程均是分別以這兩個公司的名義進行,屬于公司的單位行為。
其次,葉某不是主犯,是次要角色。因為犯罪過程是香港黃某、鐘某等人操縱的,葉某只是接到指示,按要求收發(fā)貨,他只收取了800元每噸的裝卸費,而且費用全用來公司的正常運作,比如給工人發(fā)放工資。
律師還稱,走私由王毓年、陳吉文、鐘某等主導、操控、安排,他們才是本起走私案的主犯,被告人葉育均僅起次要的協(xié)助作用。
其他被告的律師表示,他們的當事人都是拿固定工資,干的工作都是裝卸貨物、記賬成產正常的化工原料,因此大部分律師不是提出了不構成走私罪。即使構成走私,也應從輕或免于處罰。
走私的進口化工原料甲苯二異氰酸脂,英文縮寫TDI。TDI可不是一般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種含有劇毒的氰化物,如果處理不當,會對人的皮膚、眼睛、呼吸道產生嚴重傷害,直至引發(fā)窒息死亡。
TDI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化工原料,被廣泛用于汽車、家具和建筑等領域。據介紹,一噸TDI的國內外差價高達6000多元,而目前,國內對這種化工原料的年需求量大約20萬噸,但國內供給量還不足3萬噸,需要大量進口TDI。
正是利用這一點,這12名被告利用兩間加工貿易企業(yè)華陽化工、萬豐企業(yè)進口化學原料,因為加工貿易企業(yè)的保稅指標,兩間公司免稅進口化工原料TDI,在國內進行倒賣牟取暴利,偷逃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