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年來,薩尼爾·納伊克和其20多名家庭成員一直在奮力恢復(fù)排燈節(jié)上印度傳統(tǒng)燈日漸失去的榮光。那些都是由竹和紙制作成的環(huán)保燈,卻正輸給更便宜的中國塑料燈。
“今年我們制作了約2000只燈,在馬爾岡等地眾多商店里都有售。”納伊克說。但果阿人,尤其是那些城里人成了中國燈的獵物。中國燈形狀各異,應(yīng)有盡有,不但樣子吸引人且價格便宜。這令納伊克很不安,“市場上還出售便宜的中國爆竹。即使在甘尼許節(jié),吸引人的中國玩偶也正取代印度的土制玩偶”,他抱怨說這對印度傳統(tǒng)手藝造成打擊。
但一些人為買中國燈找到理由——到處都有且價格便宜。在郊區(qū),臨時搭建的攤位展示中國燈,方便人們在最后時刻購買。從馬爾岡到阿奎姆的路上有22個類似攤位,出售的中國貨還有燈泡、臺燈、墻帷、裝飾蠟燭等。但多數(shù)貨品沒質(zhì)量保證,不能退換。
《印度時報》10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燈增添了印度排燈節(jié)的光彩今年的排燈節(jié),市場上到處都是款式各異的中國彩燈。這讓印度的陶工和蠟燭生產(chǎn)商進入艱難時期,銷量下降令他們憂心如焚。
絕大多數(shù)印度人寧愿選用中國彩燈來裝飾房屋,對其需求量過去幾年里增長了好幾倍,而對印度蠟燭的需求已下降,傳統(tǒng)泥制燈幾乎絕跡。中國燈牢牢抓住印度市場,是因為時尚且便宜!皩χ袊鵁舻男枨罅恳粤钊苏痼@的速度在增長。去年,庫存幾乎賣光了。今年的需求預(yù)計會達新高”,一家店主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