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實驗室是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1日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廳獲悉,“十一五”期間四川省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51個。至此,四川省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shù)達到1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總數(shù)達到60個,分別是“十五”末期的1.7倍和6.7倍。
據四川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一五”末,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廣泛分布在四川全省46家高等院校、17家科研院所和8家企業(yè),建筑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0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5.3倍和7.7倍。涉及現(xiàn)代農業(yè)、電子信息、機械工程、材料科學、生物技術、醫(yī)藥科學、能源技術、環(huán)境科學、交通技術等20余個領域。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已擁有固定人員2200余人,其中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00余人、博士生導師200余人;近50%的人員擁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實驗室注重科研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十一五”期間共簽訂技術合同1000余項,其中技術開發(fā)400余項、技術轉讓近30項、技術咨詢100余項、技術服務近500項,合同金額達3億余元。如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huán)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的“中國西南高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及災害的防治”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其成果在西南地區(qū)近100項重點工程中推廣應用,為岷江紫坪鋪、瀾滄江小灣水電站等水電工程邊坡支護措施優(yōu)化設計、丹巴滑坡?lián)岆U救災、九黃機場的建設,特別是為“5·12”汶川大地震的搶險救災、2010年四川抗擊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工作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使數(shù)萬人的生命財產免遭地質災害威脅,為國家挽回了數(shù)十億元的經濟損失。
據悉,“十二五”期間,四川省將繼續(xù)加大對重點實驗室建設,力爭在“十二五”末,全省重點實驗室建設規(guī)模達到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