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的一天中午,黃埔區(qū)南安附近的小餐館和往常一樣,坐滿了等著吃盒飯的工人,一個個一次性塑料餐具里瞬間裝滿飯菜,工人拎起餐盒就走……從來沒有人想過看看餐盒底部的編碼:SA-08、GF-08……這些編碼就是生產廠家的標識。不同代碼代表不同企業(yè),而這些企業(yè)生產用的塑料,則大有玄機。
一個月以來,按照線人舉報,本報記者先后前往東莞、惠州等地調查一次性發(fā)泡餐具的“產業(yè)鏈”,發(fā)現(xiàn)使用廢塑料生產餐盒的舉報屬實,有些企業(yè)還涉嫌在生產餐盒過程中使用熒光增白劑。這些“黑餐盒”每天經(jīng)過大卡車不停運往珠三角各地,其中東莞一家企業(yè)的產品流入到黃埔等地工業(yè)區(qū)附近的餐館。
一次性塑料餐具多數(shù)含有廢塑料
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秘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我國年約消費150億只一次性塑料餐具,其中廣東能叫得出名字的企業(yè)有約40家,約生產70~80億只。其中僅3成全部用新料生產,市面上相當一部分一次性塑料餐具含有廢塑料。
東莞原料中廢塑料占九成
4月底,本報接到報料,報料人向記者提供了大量視頻和圖片,稱廣東依然存在著幾十家一次性發(fā)泡餐盒廠家,其中6家廠家性質惡劣,用廢塑料生產發(fā)泡餐盒,有的甚至用熒光增白劑。記者對這些廠家進行了暗訪。
近日,記者跟報料人來到位于東莞萬江黃粘洲社區(qū)工業(yè)區(qū)內的萬盛塑料制品廠,只見廠門大開,正對大門的倉庫內,停著輛大卡車,一袋袋藍色塑料袋裝好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正在裝車。
空氣中彌漫著刺鼻氣味
記者趁機走進廠房內。倉庫中一次性塑料餐具堆成8米長、5米寬、5米高的一座“小山”。生產車間內,兩條生產線正在開工,記者看見,每條生產線由兩臺主要的機器組成。一臺機器是將攪拌后的原料壓成型,一臺機器則將半成品切割成飯盒?諝庵袕浡y聞的氣味,讓人作嘔。
記者靠近攪拌機,里面的原料已經(jīng)攪拌完畢,都是些直徑約2~3毫米的塑料顆粒,小部分是半透明的白色塑料顆粒,大部分是黑色或者灰色的塑料顆粒。攪拌機旁的地上,擺放著20多袋說不出成分的廢舊塑料,大部分都是黑灰顏色,上面還附著很多塵埃。
用廢料每噸可省5000元
報料人說,“半透明的白色塑料顆粒應該是第一次使用的聚苯乙烯,比例約10%;黑、灰色的塑料顆粒是重復使用的廢聚苯乙烯顆粒,比例約90%!
倉庫旁還有一個原料間,記者在里面找到了大批原料,用鑰匙將其中一包撕開,里面流出乳白色塑料顆粒,“這就是前面提到的聚苯乙烯,行內人稱新料,”報料人說,“聚苯乙烯難以降解,會污染環(huán)境,因此一次性塑料餐具早已經(jīng)被國家明令禁止,但是用它生產的飯盒,至少不會對人體有害。而那些廢塑料就不同了,來源不清,里面的雜質可能什么都有。廢料市價6000~7000元/噸,新料是11000元/噸。”
日產75萬只飯盒
記者現(xiàn)場見到,經(jīng)過機器攪拌原料、壓模和切割,在包裝車間,新舊混合的塑料顆粒就成為白色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工人將成品裝進藍色、白色、紅色的塑料袋里,塑料袋表面標有“萬盛SA-8”、“萬盛保溫飯盒S-A3”、“500個”等字樣。“兩條生產線,如果24小時開工的話,每天可以生產75萬個廢舊塑料生產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惠州熒光粉增白
除了東莞,中山也是生產一次性塑料餐具企業(yè)比較集中的地區(qū)。記者探訪的是小欖鎮(zhèn)西區(qū)工業(yè)園德祥路標強塑料廠旁邊的中山新力塑料制品廠。記者到達時發(fā)現(xiàn)“鐵將軍把門”,里面?zhèn)鞒鰴C器的轟鳴聲。露天的倉庫中,堆積了一卷卷壓好的半成品,數(shù)量難以計算。
記者從大門縫隙往內看,堆放著十幾包原料。此時一位中年男子突然從里面開門出來,張口就問,“干什么的?”報料人靈機一動,“我從北方過來的,想找一個生產透明塑料盒的廠家,你們有不?”“我們不生產那個!”男子冷冷答道。
“那你們生產什么?”趁著說話的空隙,報料人突然鉆進門進到廠里,錄了一段錄像。記者從該錄像看見,兩個工人正在加料,靠里的廠房中,同樣有約10袋原料,最里面的生產線已經(jīng)啟動。可惜沒拍到用料的材質。
報料人還給記者提供了使用熒光增白劑生產的錄像。報料人4月19日在惠州另一家工廠拍攝的錄像上,記者看到,從進料兜上用手指就能抹出熒白色粉末,報料人說,這就是熒光增白劑。
專家:11年前就該“淘汰”
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一次性發(fā)泡塑料餐盒早在11年前就被國家列為淘汰的產業(yè)之列。在最新發(fā)布的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產業(yè)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一次性發(fā)泡塑料餐盒”依然屬于淘汰類的落后產品。
“本來就不應該生產,一些廠家還使用廢塑料、熒光增白劑生產餐盒,這就是罪加一等!倍皙{說,這些廢塑料可能源自包裝盒、光盤等,甚至是工業(yè)廢塑料,容易含有鉛、鎘等重金屬。一些廢塑料并非食品級,苯乙烯單體、苯乙烯二聚體等低分子物質比較多,也很容易釋出,造成中毒。
高溫加熱易致人中毒
董金獅指出,國家嚴禁在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加工中使用熒光增白劑,因為熒光增白劑一旦被吸收到人體,可以破壞細胞蛋白質,是潛在致癌因素之一。同時,熒光增白劑含有的苯環(huán)類有機物,會削弱傷口的愈合能力。
即使是新料生產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也存在安全隱患,董金獅說,超過100攝氏度,一次性發(fā)泡餐盒會變形,尤其是盛裝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爐加熱時,未聚合的苯乙烯單體就會進入人體,導致中毒。不光如此,塑料本身也會被熔化吃進人體,無法分解,累積下去就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