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內人士表示,受市場需求疲軟以及原料雙酚A(BPA)價格大幅下挫的雙重影響,今年剩余時間里亞洲聚碳酸酯(PC)價格或將持續(xù)下跌。據ICIS數據顯示,亞洲PC現貨價格自4月初以來已經下跌了200美元—300美元/噸,截止7月13日,亞洲市場通用級PC價格跌至2950美元—3050美元/噸(CIF香港),光學級PC價格跌至2900美元—2950美元/噸(CIF香港)。
在主要的中國市場,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而采取的收緊貨幣信貸的措施已經對PC下游衍生物需求產生了負面影響,由于現金流緊張,終端用戶正被迫削減產量。據化工易貿稱,2010年中國進口了96.9萬噸PC,約占其110萬噸消費量的88%。
據地區(qū)一位貿易商稱:“當前來自于中國的需求很疲軟,近期不太可能走強。受人民幣匯率表現強勁的影響,中國出口訂單表現疲軟!
供應商們當前唯一寄希望于9月份需求出現復蘇,因為通常而言,屆時來自于國外年底假日的訂單將出現增加。不過這僅僅是供應商們的預期,考慮到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不景氣,這種預期可能會落空。
據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亞洲BPA現貨價格下挫300美元/噸,下挫幅度達到13%,截止7月15日亞洲BPA現貨價格已跌至2000美元—2030美元/噸(CFR中國)。這已經進一步打消了PC買家們的購買念頭,在市場熊勢彌漫的情況下,普遍采取觀望態(tài)度。
東北亞地區(qū)的一位貿易商表示:“考慮到原料BPA價格下跌的影響,8月份亞洲PC價格將繼續(xù)下行,下行態(tài)勢甚至將持續(xù)到第四季度。”一位PC制造商稱:“8月份亞洲PC市場價格下跌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盡管原料成本下降,但贏利仍然面臨壓力!
市場人士表示,受供應放大以及價格競爭殘酷的影響,今年上半年PC生產毛利已經大幅擠壓,尤其是光學級PC。業(yè)內人士表示,當前亞洲市場BPA和PC的價格差已縮小至600美元—800美元/噸,這是不正常的,理想的狀況應該在800美元/噸以上。
下半年亞洲地區(qū)PC供應將出現增加,臺化出光石化公司(FIPC)位于臺灣麥寮的PC裝置已經在7月份完全恢復生產,來自于沙特基礎工業(yè)公司位于朱拜耳的26萬噸/年新建PC裝置的新鮮船貨也將流入亞洲市場。
FIPC位于麥寮的三條PC生產線在5月12日因臨近工廠發(fā)生火災而被迫關閉。其中7.5萬噸/年的3號生產線已經在7月12日恢復生產,1號和2號生產線預計在7月份恢復生產,這兩條生產線每條的產能為6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