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盟反傾銷調查結果來看,玻璃纖維和網格布所面臨的反傾銷稅率是完全不同的,這種區(qū)別最根本原因是與歐洲本土的玻纖產業(yè)格局相關系。
在歐洲,玻璃纖維的深加工企業(yè)占主導。在歐洲有10000家公司從事玻璃纖維的深加工,這些企業(yè)雇傭的工人數量達到150000人。這些企業(yè)依賴中國的廉價的玻璃纖維,依次為原料深加工成玻纖制品,進一步用于汽車等交通工具,建筑防水材料,管道、風電葉片等領域。在歐洲,歐文斯科寧的法國子公司和PPG的荷蘭子公司是倡導對玻璃纖維征收高稅率的公司,但其他中小企業(yè)均不希望從中國進口的玻纖成本過高。這也就是前期反傾銷稅率從43.6%降至12.8%的主要原因。
因此,玻璃纖維粗紗、直接紗、短切紗等均是歐洲企業(yè)的上游,直接影響其生產和就業(yè),不太會遭遇過高的反傾銷稅。相反,玻纖網格布等深加工產品與歐洲企業(yè)正面沖突,面臨嚴厲的反傾銷調查在所難免。
可見,中國出口玻璃纖維紗的企業(yè)并未受到過于嚴厲的反傾銷稅,而深加工則可能面臨此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