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和陳在文章中說:“蠶繭的許多不同尋常的理想結構和特性可以保護蠶蛹不受外界各種威脅的傷害!
從結構上看,蠶繭重量輕、強度大、多孔,是“開發(fā)仿生復合材料的理想參照物”。
通過開展這方面的研究,科學家可能會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型裝甲,讓爆炸時產生的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那部分能量散失掉,而不是讓其發(fā)生偏斜,這有點像汽車的撞擊緩沖區(qū)。
具有更大商業(yè)前景的是,這項研究還有可能造就一種新型材料,讓一些飛速發(fā)展的汽車市場(如中國和印度)用這種材料制造汽車外殼。
波特說,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尋找復制蠶繭結構的辦法。
在將自然界的一些構造應用于商業(yè)領域方面存在著許多先例。最廣為人知的是所謂的“蓮花效應”,荷葉的特性讓它們一塵不染。在荷葉的表面有許多微小的乳突,讓水不能在上面停留。水滴形成后會從荷葉上滾落,同時將灰塵帶走。
正是這方面的研究最終讓自潔窗戶和先進的外墻涂料問世。
科學家還在實驗室中創(chuàng)造出了人造肌肉,它模仿了烏賊和斑馬魚改變身體顏色的能力,最終可以用來制作具有偽裝作用的“智能服裝”。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魚類和爬行動物身上“色素細胞”的特性,創(chuàng)造出了柔軟、有彈性的人造肌肉。色素細胞中包含的色素讓動物可以變換身體的顏色。
研究人員還將探尋更多潛在的應用方式,包括用在能與人互動的機器人身上的人造皮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