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頻現(xiàn)誤判 網(wǎng)友呼吁應引入高科技儀器協(xié)助判罰
2012-8-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關鍵詞:奧運會 誤判 高科技儀器
本屆倫敦奧運會讓我們深深的記住了一個詞——“誤判”。自2012年7月28日04:00(北京時間)開幕以來,錯誤的判罰從未停止,體操、游泳、自行車、擊劍、乒乓球、羽毛球、柔道、拳擊等項目都未能逃脫,涉及如此多項目的錯判誤判,在奧運會歷史上實屬罕見,倫敦奧運會的判決結果的公正性受到了強烈的質疑。
爭議判罰 幾乎每天都有
倫敦奧運會爭議判罰的事例不勝枚舉。日本選手清水聰與阿塞拜疆選手阿卜杜拉在拳擊56公斤級的1/8決賽中的表現(xiàn),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當裁判宣讀擊倒對手6次的清水聰輸?shù)舯荣悤r,他在觀眾的嘲笑中被扶出場。眾所周知,拳擊場上擊倒對手本是勝利的最大依據(jù),在重看了該場錄像回放后,國際拳擊協(xié)會表示:清水聰在第三回合中已經(jīng)6次擊倒對手。根據(jù)國際拳聯(lián)規(guī)則,裁判應當終止比賽。好在經(jīng)過上訴,清水聰?shù)玫搅藢儆谧约旱膭倮,但這種低級的誤判在奧運會這樣如此重大賽事中出現(xiàn),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清水聰事件只不過是倫敦奧運會誤判中的“冰山一角”,在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中,本來成績第一的中國隊,在短短幾分鐘內金牌變銀牌,中國自行車隊提出了申訴書,對于官方在判罰中提到的規(guī)則,中國隊在申訴書中表示,“我們認真研究了規(guī)則3.2.153:1.第一圈運動員不能在15米線(終點線前15米)前打道。2.第一圈運動員不能在15米線(終點線后15米)后打道。3.兩名運動員之間不能出現(xiàn)推擠”。在列出規(guī)則后,中國自行車隊研究了賽后裁判提供的比賽錄像,在申述書中,中國自行車隊作出了明確表示:“我們觀看了視頻,中國運動員沒有出現(xiàn)以上三種違規(guī)情況,并沒有找出中國運動員犯規(guī)的依據(jù)。裁判在比賽現(xiàn)場已經(jīng)公布了中國隊成績第一、名次第一的情況下,又改判中國隊降級,F(xiàn)場比賽大屏幕沒有進行慢動作回放,當中國隊要求裁判觀看視頻的時候,裁判以不禮貌的態(tài)度拒絕了”。如果說清水聰事件是誤判,那么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簡直就是黑幕,至今裁判都沒有公布“中國隊何處犯規(guī),誰犯規(guī),犯了什么規(guī)”?
平心而論,裁判也是人,偶爾出錯應該得到我們的諒解,但是在如此重要的賽事中,頻頻失誤,不僅僅傷了運動員的心,更是讓“裁判”這個原本公正而神圣的職業(yè)從我們敬仰的位置直接跌落到塵埃里,不少網(wǎng)友調侃道:“倫敦奧運會一直是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的確很環(huán)保,從他們請的裁判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的確是在廢物利用!
誤判成災 偏見或是錯判主因
2012年8月6日晚上,奧運會體操男子吊環(huán)比賽在倫敦北格林尼治競技場舉行,中國選手陳一冰在完美完成高難度吊環(huán)動作之后,落地紋絲不動,得到了15.800的高分,最后上場的巴西選手扎內蒂動作難度系數(shù)與陳一冰相同,完成得也相當漂亮。不過,在落地時,扎內蒂向后退了一小步,在吊環(huán)項目中落地動了一小步是比較大的失誤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巴西扎內蒂選手以15.900分獲得金牌。而體操隊只能申述自己的難度分D分(“D”分的內容包括:取男子運動員成套動作的最好的9個動作以及結束動作共10個動作,女子運動員成套動作中的7個動作以及結束動作,共計8個動作,計算其難度價值),自己的完成分E分(E裁判組確定“E”分,“E”分從10分開始,以0.1分為單位進行扣分。“E”分的扣分內容包括:成套動作的藝術及完成錯誤、技術和編排錯誤。當動作完成發(fā)生藝術性和技術性偏差時,要進行扣分。小錯扣0.1分;中錯扣0.3分;大錯扣0.5分;掉下器械扣1.0分。)和對手的D,E分都是不能申述。陳一冰無法申訴的錯判,而到底是無意錯判還是有意為之,我們不得而知。
香港大公報撰文表示“固有的偏見成為錯判誤判的主要原因”。文章認為,倫敦奧運會上自行車和擊劍成為誤判的重災區(qū),而這兩個項目都是歐洲的傳統(tǒng)項目,裁判大多也是歐洲面孔,原本歐亞選手在這個項目上差距很大,但是隨著體育的發(fā)展,亞洲選手通過刻苦訓練和對比賽規(guī)則的研究開始占了歐洲人的領地,亞洲選手表現(xiàn)出色、頻頻摘金奪銀,歐洲的地位開始動搖,而裁判固有的思想認為,在這個歐洲人把持的舞臺上,還應該是歐洲人說了算。
俄羅斯之聲的一篇報道說:隨著奧運會的進展,一些靠裁判主觀判斷的項目,比如說藝術體操、花樣游泳,運動員的命運將會掌握在裁判手里,我們期待著裁判不要對某些國家的運動員抱有成見,行使好裁判應有的職責。該報道指出,有些人認為,裁判偏袒主辦方國家或給一些運動員打高分,不是因為他們的技術或者是速度,而是運動員所在的國家,眼下一系列的誤判讓倫敦奧運會變得非常黯淡。
奧林匹克精神蒙塵 觀眾呼吁引入高科技儀器協(xié)助判罰
運動健兒們?yōu)榱诉@次比賽等了整整四年,每一套我們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后都隱藏了無法計算的辛酸與淚水,為了這次比賽,他們進行了千萬次的練習。在奧運會上,他們揮汗如雨,拼盡最后一絲力氣,但是這些努力都抵不過裁判們一個漫不經(jīng)心的誤判。面對一個個誤判,奧運健兒們徹底變成弱者,錯誤的判罰,可以是無心之失,可以是蓄意而為,可以不拿出判罰的依據(jù)。裁判對比賽的掌控,讓我們嘩然,卻又無可奈何,奧林匹克精神在眾人的唏噓中,也蒙上了一層層厚厚的灰塵。
競技場上,風云莫測,很多時候必須要接受不得不接受的結果。比如陳一冰被誤判屈居亞軍,這種情況下,“裁判也是人”的論調往往成為一種合理解釋。不過,事情并非表面呈現(xiàn)的那么簡單。裁判并非孤零零的個體,他們受雇于各單項協(xié)會,而單項協(xié)會又聽命于國際奧委會。執(zhí)法者和組織者其實是一家的。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痛苦不堪,默默的祈禱,希望這些誤判不是黑幕。
許多觀眾呼吁,“倫敦奧運會有必要反思頻頻出現(xiàn)誤判門的原因,也要正視那些居心叵測的誤判,對于事件中的當值裁判,必須嚴懲不貸,保證奧運會賽事的公平公正。其次,倫敦奧運會必須引入高科技儀器,準確分析每項賽事中運動員的每個動作,并將分析結果作為主要判罰依據(jù),防止個別裁判因不夠專業(yè)或別有用心而造成的錯判誤判,盡可能的減少人為因素左右比賽結果!
注:本網(wǎng)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