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課程
一、 課程名稱:生物材料的分子結構
二、 學時與學分:32/2
三、 課程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從分子水平理解和掌握生物材料的本質,激勵學生學會從事生物材料創(chuàng)新設計的本領;
2.了解和掌握生物材料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及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
四、 適用學科專業(yè)
生物醫(yī)學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
五、 基本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
1、概述(2學時)
生物材料發(fā)展與人類文明
生物材料的分子結構研究內容
2、生物材料仿生設計與工程(4學時)
受自然界啟發(fā)的生物材料分子設計
宏觀生物材料仿生構建示例
自組裝與生物制造
3、生物材料的生物化學基礎(2學時)
水分子性質與生物材料結構
蛋白質結構DNA分子機器和組裝
4、膠原、絲與角蛋白的分子結構(2學時)
膠原的結構與性質
絲與角蛋白的結構與性質
5、脂質體與寡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分子結構(2學時)
脂質體的分子結構、性質與組裝
寡聚糖基生物材料的分子結構
6、多糖生物材料的分子結構(2學時)
纖維素的結構與性質
殼聚糖的結構與性質
其它多糖的結構與性質
7、貝殼、海藻與珊瑚的分子結構(2學時)
貝殼的結構
海藻的結構
珊瑚的結構
8、仿生礦化(2學時)
礦化過程與機理
仿生礦化案例研究
9、骨與牙齒的分子結構(2學時)
骨與牙齒宏觀結構的差異
骨與牙齒生物礦物質形成的分子基礎
10、研究和分析分子結構的工具I(4學時)
紅外(FTIR)與拉曼(Raman)
核磁共振(NMR)
圓二色(CDC)
X-ray 結晶學
11、研究和分析分子結構的工具II(4學時)
透射電鏡(TEM)
掃描電鏡(SEM)
原子力顯微鏡(AFM)
各種分析工具的應用與限制
12、生物材料分子結構專題研討(2*2學時,學生報告)
九、 教材及參考書(選其一)
1. Branden and Tooze. Introduction to Protein Structure. 2nd ed. Garland Press,1999.
2.崔福齋, 馮慶玲. 生物材料學.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6.
3. Creighton, Thomas. Proteins, Structures and Molecular Properties. New York: W. H. Freeman & Co.,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