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粘膠短纖市場行情是否已經開始“破冰”前行了呢?下面筆者對粘膠短纖的基本面進行分析:
一、粘膠短纖行情抬升,裝置陸續(xù)開車。目前各粘膠短纖廠家紛紛提價,如賽得利因庫存有限,供貨緊張,1.5D報價上調至18800元/噸;唐山三友有百元左右的上調,1.5D報至18600,1.2D報至18800元;山東海龍因目前庫存持續(xù)低位,供應緊張,粘膠短纖執(zhí)行價格調整,1.5D為19000,1.2D為19100元/噸。隨著粘膠短纖行情的逐步反彈,粘膠廠家整體利潤面、資金面均有所好轉,粘膠短纖裝置在經過長期的檢修后開始計劃陸續(xù)恢復生產。據了解,唐山三友7月中下旬起粘膠短纖裝置已陸續(xù)恢復,近期翔盛二期也恢復生產,蕭山富麗達粘短裝置在歷經了40天檢修后,計劃8月15日開車,阜寧澳洋開機事宜也已提上了議程。
二、從成本上分析,粘膠短纖仍有上漲空間。短絨行情已經連續(xù)反彈了近半個月,夏津市場上短絨從4500元/噸漲到5300元/噸,而山東優(yōu)質絨出廠價已經達到在6000元/噸。短絨行情的上漲主要得益于市場出貨情況的好轉,目前市場上短絨供應量不多,新絨上市還需近兩個月的時間。因此從供需角度分析,在新絨上市前,短絨價格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對于棉漿粕而言,我們以市場上較低的5300元/噸的棉短絨價格計算,加上30%的損耗,每生產一噸短絲級棉漿粕需要棉短絨成本約為6900元,再加上3000—3500元/噸的加工費,棉漿粕的成本大約為9900元—10400元/噸。目前市場上棉漿粕成交價大約在11000—11500元左右,實際利潤為1100元。如果以市場上6000元/噸的棉短絨計算出的成本約在10800—11300元/噸,那么實際利潤就只剩200元左右。由于上面筆者已經提到短絨行情幾乎無下跌空間,那么只有漿粕行情提升才能維持廠家的利潤。而在8月6日的鄭州召開的漿粕會議上,也已將這一行情落到實處,將本月短絲棉漿指導價定在了120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