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個月國產塑料的總供應量約為313萬噸,比去年同期的315萬噸左右略有下降。筆者根據預估,全年國產量大約為390萬噸左右,與去年基本持平略高。而今年前9個月的累計進口到港量為169.05萬噸,同比下降了7.1%。全年預計進口到港量為237萬噸,同比去年的247萬噸將下滑3.5%左右。進口依存度(進口到港量與新增供給的比值)將從2011年的38.9%下降至2012年的37.8%左右。2012年全年新增供應量(國產加上進口到港量)約為627萬噸,略低于2011年的630萬噸。
在供應沒有增長的情況下,下游需求卻穩(wěn)定增長。2012年1~10月份國內塑料薄膜總量為792.61萬噸,較2011年同期的691.39萬噸大幅增長了14.6%;農用薄膜總量為128.22萬噸,較2011年同期的124.23萬噸增長了3.21%。從增速上看農用薄膜的同比增速明顯放緩,而塑料薄膜的產量同比增速仍然較高。年內最后兩個月是傳統(tǒng)的旺季,在去年的四季度,塑料庫存下降超過了15萬噸,2012年從筆者訪談的情況看,旺季仍然可期。預計2012年全年塑料薄膜的產量仍然會有14%~15%的增幅,而農用薄膜的增幅較小,或與上一年基本持平。
正是因為供應端基本持平,而需求端穩(wěn)定增長,塑料的庫存才不斷下降。
新產能投放對2013年供需面產生影響
經過了2011年和2012年前三個季度的新產能消化之后,從2012年10月開始塑料又進入了新產能投放階段。先是2012年10月大慶石化的30萬噸產能投產,接著10月底11月初“難產”的撫順石化也投產了,產能是45萬噸。根據計劃,2013年上半年還有武漢石化和四川煉化,各30萬噸。原計劃四川煉化明年1月投產,武漢石化2月份投產,但是目前筆者掌握的信息是武漢石化要推遲到6月份了。
雖然需求端分為國內需求和塑料直接出口兩部分,但是塑料直接出口量較少。下游需求的估算較為困難,主要原因是下游制成品中原料并不單一而且公布的產量數(shù)據也不以原料為標準來區(qū)分。從過去12年的數(shù)據看,農膜產量2005年之前出現(xiàn)了負增長,特別是2004年下滑得比較嚴重。2005年突然爆發(fā),產量大幅增長18.4%。之后增速下滑仍然是正增長,直到2011年再次出現(xiàn)小幅負增長。但是這一年的負增長與2010年的12月份地膜產量過高有關。2012年農膜產量預計較2011年略有增長。自然災害的頻發(fā)和國內消費能力的提升是農膜需求的推動力,同時考慮到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和農膜目前的消費規(guī)模,筆者認為農膜的需求在2013年較2012年持平或略高,存在略低于2012年的可能性,但是不存在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而塑料薄膜在過去12年中除了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小幅萎縮0.2%外,其他年份都保持增長。保持增長的年份中除了2011年增速為6%外,其他年份增速均超過10%,更有7年增速超過15%。
塑料薄膜的增長動力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由于同一領域使用量的增長和塑料薄膜應用領域的擴張。由于塑料薄膜使用領域廣泛,很難逐一統(tǒng)計和衡量,但是總體上依賴于經濟的擴張速度。另一方面依賴于技術進步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雖然2013年中國經濟保持8%以上的高增長難度較大,但是下滑至7%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從增速對比上看,第二方面對塑料薄膜的消費增加貢獻可能還比較顯著。因此筆者認為塑料薄膜的消費仍然會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很可能在10%以上,但超過15%的增速難度也較大。按照這樣的估算,考慮到各自在塑料下游消費中的比例,結合過去兩年的情況,筆者認為2013年塑料的需求量較2012年增幅在7%~10%左右。
2012年塑料下游的實際消費需求總量為670萬噸左右,按7%~10%需求的增速估算,2013年對塑料的需求量為710萬~730萬噸。國產供應量在490萬噸,國產供給缺口在為220萬~240萬噸左右,需要進口來彌補。這相當于進口依存度為31%~32%。如果明年進口到港量和2011年、2012年基本持平,考慮到目前的庫存水平,則總體供需面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果進口依存度不能下降至35%以下,2013年塑料的供需格局則顯著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