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高分子研究有兩個重要側面,其一是“高分子科學”研究。它是高分子學術性基礎研究的側面,體現(xiàn)了高分子研究的學術意義,加深了人類對高分子的認識,促進了“高分子材料”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其二是“高分子材料”研究,它是高分子應用研究的側面,體現(xiàn)了高分子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應用價值,他是“高分子科學”研究價值的體現(xiàn)和“高分子科學”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功能高分子”是“高分子材料”的一個特殊領域,泛指性能特殊,有某種特殊功能、用量少,但能產生重要新技術的一類特殊高分子材料。 國際上“功能高分子”的提法出現(xiàn)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主要指離子交換樹脂,因其有特殊的離子交換作用,提取、分離某些離子化合物的特殊功能,而得此名。后來的發(fā)展,進一步將功能高分子拓展到分離膜,高分子催化劑,高分子試劑,高分子液晶,導電高分子,光敏高分子,醫(yī)用高分子以及電、光、磁信息材料等領域。 國際上在“功能高分子”領域作出過杰出貢獻并因此后來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有:Heeger(美國)、MacDiarmid(美國)、白川英樹(日本),他們首次合成了導電聚乙炔,并發(fā)明了摻雜法提高聚物導電率的方法,從而開創(chuàng)了導電高分子研究領域。 我國離子交換樹脂的研究起步于1956年,但正是提出“功能高分子”研究是在70年代末。我國在“功能高分子”研究領域作出的有國際影響的工作是,離子交換樹脂的合成及相應的工業(yè)技術,聚苯胺等導電聚合物研究,有機高分子磁性化合物的合成及材料研究等工作。我國在“功能高分子”領域造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有錢人元(電子聚合物)、何炳林(離子交換樹脂)、王佛松(導電聚苯胺)、卓仁禧(醫(yī)用高分子)、曹鏞(電子聚合物)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