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柔軟,可伸展的電池由一組組互相連接的鋰離子電池網(wǎng)絡組成,圖中是這種電池鋪在手指上的樣子。
一些像皮膚一樣的可穿戴設備——因為彈性和觸感都很像真實的肌膚而可以舒適的帶著好幾天的那些傳感器和電子元件在CES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第一代這種“電子紋身”是由外部電源供電的。他們需要接收RF射線中的能量來對外部的RF讀取器做出反應。這種應用在近距離的時候是可以直接生效的,比如說你想檢查某人體溫的時候。
但是在其他任何情況下的時候,這些可穿戴產(chǎn)品都需要額外供電才能生效。這意味著需要用電池之類的東西來驅動它。但在目前的條件下,“電源”可以說是代表著輕柔、舒服、像皮膚這些特質的對立面的元件。我們管電源叫“磚頭”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年前與研究軟性電子學的John Rogers和他伊利諾伊大學的同事們見面的時候,是新型電池的初期設計。這種設計本質上是把一個普通的鋰離子電池切斷成許多非常小的方塊并且用可伸展的電路連接起來制作一個可伸展的電池。
今天,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fā)布的新研究里,Rogers描述了他們設計最近的樣子:把用可伸展的太陽能電池電路連接起來的許多纖薄的、毫米級的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構成的陣列放置在柔性基底上,然后折疊起來,這樣在最終的設備中太陽能電池板就能保證堆疊在電池之上。他用來演示這項新技術的設備是一個由熱敏元件和NFC無線模塊組成的可以測量和記錄溫度并且在必要時能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傳送出去的設備,而電池組是它的一部分。Rogers的團隊測試的志愿者在騎行和洗澡的時候測試了這個設備。這個纖薄柔韌的電池可以在不影響太陽能發(fā)電性能的情況下伸展30%之多,Rogers表示這意味著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會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 西安工程大學孫潤軍教授、董潔副教授團隊 ESM:1D纖維電極 - 開啟可穿戴設備新紀元,未來技術的前沿探索 2025-03-02
- 陜科大王學川/劉新華/岳歐陽等 Nano Energy:基于按需調整負泊松比結構的高效摩擦電納米發(fā)電機在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 2025-03-01
- 陜科大王學川教授/黨旭崗副教授 Small:盲鰻粘液啟發(fā)的高拉伸自修復超分子水凝膠用于多功能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2025-01-20
- 西安工程大學劉呈坤教授團隊 AFMs:具備高靈敏度的仿DNA雙螺旋褶皺柔性纖維力學傳感器用于人體運動監(jiān)測 2025-05-19
- 合工大殷俊教授課題組 AFM:具有可見光激活的自愈型可再生水性聚氨酯應變傳感器 2025-05-13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 CEJ: 通過動態(tài)交聯(lián)和大量氫鍵制備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熱固性聚氨酯應用于泡沫傳感器 2025-05-06
- 港大徐立之教授課題組誠招博士生、博士后、碩士生及研助 - 仿生柔性材料、柔性生物醫(yī)學器件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