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液滴飛濺,方法或許很簡單
2016-11-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高速運動的液體遇到固體表面會形成四散飛濺的液滴,這種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很多時候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那么如何減少甚至消除液體的濺射呢?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方法其實很簡單,讓固體表面變得軟一些即可。
來自英國等國的研究人員選取了聚硅氧烷這種高分子材料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調(diào)整聚硅氧烷的化學組成,這種材料的楊氏模量可以從500 kPa降低到約100kPa,對應著材料由硬逐漸變軟。隨后他們讓直徑約1毫米的乙醇液滴以每秒2-3米的速度撞擊機械強度不同的聚硅氧烷表面,并用高速攝影機記錄并觀察液滴的濺射情況。結果表明,聚硅氧烷的楊氏模量越低,液體撞擊到表面后就越難發(fā)生濺射。隨后研究人員又對實驗結果進行了進一步的理論分析,表明較軟的表面之所以能夠降低甚至消除液體的濺射,是因為液體撞擊到固體表面后引起固體表面的形變,從而使得液滴的動能被吸收。
這項研究雖然結論看起來顯而易見,但它對液體濺射的形成做了系統(tǒng)的分析,為實際應用指明了方向。例如通過適當調(diào)節(jié)洗手間、廚房等場所的建筑材料的軟硬程度,我們或許可以有效消除液體的濺射,從而更好地保持這些場所的衛(wèi)生。但也有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讓材料變軟通常意味著它的機械強度也隨之下降,因此如何在消除濺射和盡可能保持材料其他性能之間達到平衡,將會是材料開發(fā)者要面對的一大挑戰(zhàn)。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青科大王文嬪/李志波教授團隊 JMCA: 在自修復聚硅氧烷彈性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2-11-01
- 北航江雷、高龍成團隊 JACS:一鏈一卟啉組裝螺旋離子通道實現(xiàn)高效鹽差能轉換 2022-05-23
- 青科大李志波教授團隊《Eur. Polym. J.》:有機磷腈堿催化開環(huán)聚合快速合成耐超低溫乙基硅橡膠 2022-05-23
- 浙理工曹志海、鄭思佳/浙大第二醫(yī)院俞星 Small:受肺泡結構啟發(fā)的LM-PBs/GLAP高性能熱界面材料 2023-12-07
- 香港理工大學鄭子劍教授團隊《ACS Nano》:柔性電子器件應變耐受度提升新方法 2023-02-15
- 電子科大王曾暉團隊、肖旭團隊 ACS Nano:工作在甚高頻的MXene納米機電諧振器和傳感器 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