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科研論文皆應附帶科普文章
2017-02-0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媒體是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經過同行評議后發(fā)表的科研論文應該成為媒體采寫科技新聞報道的重要來源。而現實情況是,閱讀科技期刊或者科研論文的記者并不多見,這一方面體現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傳尚有改善的空間,因為科研成果的發(fā)表不應該成為終點,而應該是一個新的科學傳播的起點,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本身價值的大小,更取決于它是否被傳播以及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另外一方面也要求科技新聞記者更加關注科研成果的發(fā)表,并按圖索驥,從科研論文中找到滿足公眾需求的科學新聞報道?蒲姓撐陌l(fā)表后只有經過傳播才能被廣大公眾知悉,否則相當一部分成果將無法發(fā)揮實際作用,這需要科技期刊、科研人員和科技新聞記者的共同努力。
如何將科研論文與公眾的日常生活關聯起來,讓科技新聞報道更接地氣,讓公眾能從這些成果中受益,進而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值得討論和關注。
自從科學成為一門專業(yè),科學家成為一個職業(yè)并形成自己獨立的話語體系之后,科技期刊就成為了科學家們交流和傳播的重要平臺,而科學家向公眾進行科普則被認為有些“不務正業(yè)”。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眾多科學家還是義無反顧地對公眾進行科學普及,比如在19世紀晚期,美國科促會的所有成員不僅是杰出的研究人員,還是在當時的科普雜志上發(fā)表過一篇或者多篇科普文章的作者。
為了讓優(yōu)秀科研論文能更好地轉化為科普內容,應通過科研論文作者的現場闡釋,將優(yōu)秀科研論文的科普意義傳播給廣大公眾,并且搭建科技期刊與媒體交流的平臺,該活動將一系列優(yōu)秀科研成果傳播給了廣大公眾,同時為媒體提供了及時、科學、準確的信息。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武漢分院黨組書記陳平平就曾呼吁“做到每一篇科研論文后面,都有科普文章、書籍、視頻”。在去年召開的“科技三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做出了“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論述。這凸顯了科學普及的重要性,因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實證研究也表明,被媒體報道過的科研論文的引用率比沒被報道過的論文引用率高得多,應進一步銜接起科研人員、科技期刊和科技媒體,讓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
如何將科研論文與公眾的日常生活關聯起來,讓科技新聞報道更接地氣,讓公眾能從這些成果中受益,進而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值得討論和關注。
自從科學成為一門專業(yè),科學家成為一個職業(yè)并形成自己獨立的話語體系之后,科技期刊就成為了科學家們交流和傳播的重要平臺,而科學家向公眾進行科普則被認為有些“不務正業(yè)”。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眾多科學家還是義無反顧地對公眾進行科學普及,比如在19世紀晚期,美國科促會的所有成員不僅是杰出的研究人員,還是在當時的科普雜志上發(fā)表過一篇或者多篇科普文章的作者。
為了讓優(yōu)秀科研論文能更好地轉化為科普內容,應通過科研論文作者的現場闡釋,將優(yōu)秀科研論文的科普意義傳播給廣大公眾,并且搭建科技期刊與媒體交流的平臺,該活動將一系列優(yōu)秀科研成果傳播給了廣大公眾,同時為媒體提供了及時、科學、準確的信息。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武漢分院黨組書記陳平平就曾呼吁“做到每一篇科研論文后面,都有科普文章、書籍、視頻”。在去年召開的“科技三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做出了“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論述。這凸顯了科學普及的重要性,因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實證研究也表明,被媒體報道過的科研論文的引用率比沒被報道過的論文引用率高得多,應進一步銜接起科研人員、科技期刊和科技媒體,讓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神奇:天然DNA有希望取代石油做塑料 (科普版 + 專業(yè)版) 2020-06-04
- 科普:口罩中的靜電吸附與口罩的重復使用 2020-04-17
- 長安大學顏錄科副教授走進中學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系列活動 2016-12-19
- 北大雷霆教授課題組誠聘博士后、科研助理 - 生物醫(yī)學工程、生物電子 2025-02-10
- 復旦大學李劍鋒團隊:首個理論模擬科研全流程自動化AI智能體 2025-01-25
- 天津大學史志遠教授團隊招聘科研助理 - 高分子化學、微凝膠/微囊泡/脂質體、酶包裹遞送載體、微流控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