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迅速增長以及環(huán)境污染加劇了全球水和能源的短缺。利用光熱材料實現太陽能驅動的界面光熱水蒸發(fā)(ISDE)與熱電(TE)相結合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佳方案之一。實現高效水-電聯產的核心在于光熱材料和蒸發(fā)裝置的設計。近年來,具有三維網絡結構和親水性能的多孔水凝膠材料因為其降低水蒸發(fā)焓的優(yōu)點成為構建先進太陽能蒸發(fā)器的后起之秀。為了達到高蒸發(fā)速率,如何調控水凝膠的分子結構和微孔結構從而調控水分子狀態(tài),促進水傳輸和蒸汽逃逸成為水凝膠蒸發(fā)器設計的關鍵。目前,大部分水凝膠蒸發(fā)器的設計只關注其中一個問題。比如,為了調節(jié)水分子狀態(tài),科學家們嘗試在水凝膠中引入第二組分以調節(jié)其網格尺寸和親水性。氣體發(fā)泡,共溶劑光聚合和自組裝模板法等策略已被應用水凝膠的微孔設計中,以實現快速供水和蒸汽逸出。然而,這些策略受到使用其他表面活性劑、有機溶劑、有毒化學品和/或聚合物模板的影響。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簡單、通用和可擴展的策略來同時調控水凝膠蒸發(fā)器的分子和微孔結構。
圖6(a)自制室外太陽能蒸發(fā)裝置的示意圖及(b)照片。(c-f)戶外實驗前40分鐘蒸發(fā)過程演變的照片。(g)太陽輻照強度和環(huán)境溫度的時間演變。(h)清潔水生成率和累積生成量的記錄。(i)連續(xù)4天戶外實驗的日產水量。(j)戶外實驗4天后累積的淡水。(k)小型電子設備供電的熱電生產裝置方案。(l)工作中的計算器、(m)電風扇和(n)計時器的照片。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3002425
團隊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瞿金平院士團隊自2019年組建至今,主要圍繞多相多組分體系傳遞與反應過程強化、生態(tài)難消納物質綠色化替代與再利用、功能材料綠色高效制造與產業(yè)化應用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團隊與國內外眾多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yè)保持密切合作,目前在研縱向和橫向項目多項,擁有一批先進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和測試表征儀器設備,具備完善的研究設施和科研條件。團隊常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科研助理、機械工程師和博士后(聯系郵箱:niuran@hust.edu.cn)。

牛冉,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微納馬達和新能源材料。目前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PRL、PNAS、Sci. Adv.、ACS Nano、Small、Chem. Eng. J.、J. Mater. Chem. A、Energy Environ. Mater.、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刊物上發(fā)表SCI論文近60篇,獲授權專利5項,申請專利7項。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fā)計劃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多項,并獲得湖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武漢英才等多項榮譽獎勵。擔任Rare Metals期刊 (中科院1區(qū),影響因子6.3)期刊青年編委。
- 華南理工大學郭建華教授團隊 AFM:可多層組裝泡孔結構的聚乙烯醇/碳復合氣凝膠實現寬帶微波噪聲雙吸收和水下形狀記憶效應 2025-05-14
- 南大李承輝/金鐘、南林羅艷龍 Adv. Mater.:超高模量聚乙烯醇水凝膠電解質實現無枝晶鋅離子電池 2024-11-16
- 美國東北大學鄭義教授、Marilyn L. Minus教授團隊:易于制造的高透明薄型聚乙烯醇氣凝膠 2024-11-10
- 東華大學朱美芳/侯愷 Biomaterials:可調節(jié)水蒸發(fā)焓的持續(xù)多孔水凝膠非織造布用于高滲液傷口的全階段愈合 2024-12-25
- 浙江大學趙騫教授團隊 Matter:靜電噴涂制備多孔水凝膠涂層用于高效、可持續(xù)的蒸發(fā)冷卻 2024-09-24
- 中山大學吳丁財教授團隊 Adv. Mater.:具有超低溶脹、耐超高爆破壓和抗術后組織粘連等特性的超結構濕性粘合水凝膠 2023-12-27
- 四川大學張軍華教授團隊 ACS Nano:融合光譜操縱微納米結構和表面工程助力3D打印液態(tài)金屬水凝膠蒸發(fā)器實現耐鹽太陽能海水淡化 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