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敏分子、高分子骨架和受力位點是高分子力化學的三大核心要素。過去20年高分子力化學的研究集中在力敏分子和骨架設計,以及它們對機械力響應材料的影響。然而,受力位點的選擇同樣重要,研究表明力敏分子中受力位點的區(qū)域性選擇性和立體性選擇性可有效調控其力致反應性。盡管如此,這些調控策略仍存在局限,特別是每種異構體都需要對力敏分子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并合成,耗時耗力。因此,開發(fā)其他簡便可行的調控方法,不僅對豐富現有機械力化學反應性調控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面臨一定挑戰(zhàn)。
圖1:環(huán)狀拉伸策略抑制力致逆DA反應。
作者使用CoGEF理論計算 (constrained geometries simulate external force) 評估了設計的力敏分子的力致反應性差異(圖2)。結果表明,M1力敏分子在拉伸條件下的斷裂力 (Fmax) 為5.3 nN,明顯高于傳統(tǒng)M2(4.2 nN),表明M1的逆DA反應性可能較低。為驗證這些計算結果,作者合成了兩端含溴原子的力敏分子,并通過原子轉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ATRP) 得到了中心含不同力敏分子的聚甲基丙烯酸酯 (PMA) 聚合物(P1–P4,圖3)。通過超聲實驗以及一級動力學擬合,作者計算了P1-122和P2-124聚合物中力敏分子的激活效率 (F) 分別為 10.5 ± 0.1% 和 82.0 ± 2.3%;激活速率 (kact) 為分別為 0.00133 min-1和 0.0160 min-1,以上結果驗證了M1弱的機械力反應性。
圖4:超聲實驗以及力致激活過程的動力學分析。
圖5:M1–M3的機械力化學耦合分析。
通訊作者簡介
千海博士,2021年底加入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任青年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課題組PI。畢業(yè)于南開大學,師從劉育教授。2018年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導師Ivan Aprahamian教授。隨后,于2018至2021年在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檳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為美國科學院院士Jeffrey S. Moore教授。自實驗室于2022年秋投入使用以來,課題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高分子機械力化學的原創(chuàng)基礎探索和應用,包括調控化學反應性、構建智能分子機器,以及開發(fā)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等。以通訊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t. Chem. (1篇), Chem (2篇), JACS (4篇), Angew (1篇)等權威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優(yōu)青項目(2021)、面上項目、上海市海外領軍人才項目、陶氏項目等。千海課題組常年招收有較強合成背景的博士后、博士生以及碩士生,研究聚焦于高分子機械力化學的原創(chuàng)基礎探索和應用,包括不限于調控化學反應性、構建智能分子機器,以及開發(fā)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等。歡迎對本課題組研究感興趣的博士后、博士、碩士及本科生聯系(haiqian@fudan.edu.cn)并加入我們!
論文信息:
Versatile Mechanochemical Reactions Via Tailored ForceTransmission in Mechanophores. Deao Xu, Wenjie Liu, Shijia Tian, and Hai Qian*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15353
- 國科大溫州研究院鄭立飛團隊等 Nat. Commun.:基于機械力響應酶驅動的變形水凝膠 2024-01-09
- 吉大陳于藍教授、肖冠軍教授 Angew:基于“柔性活化”機制的可視化力敏基團實現力誘導熒光小分子的釋放 2023-08-27
- 北航高龍成課題組 JACS:超靈敏的仿生機械力響應的氯離子通道 2023-08-23
- 浙大張興宏副教授發(fā)表高分子機械力化學研究論文 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