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一些交叉學科的候選人再次全軍覆沒,這也從一個側面凸顯——交叉學科發(fā)展處境尷尬.
雖然李最雄幾個月前就知道自己這次申報中國工程院院士失敗,但近日2009年度新增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公布后,他還是很關注地到網站上瀏覽了一下。在他申報的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有6名新院士當選,他都不太熟悉,就如同在這個領域,別人也不熟悉他一樣——這次,他在第二輪落選的理由是所申報的專業(yè)領域不合適。
“也不怨別人不了解,干我們這一行的,在哪個領域申報都會出現這種問題,畢竟這是個多學科交叉的應用科學,無法劃歸到現有的任何一個學科體系中,也從沒有產生一位本領域的院士。”這位敦煌研究院的前副院長、我國第一位文物保護科學博士、在土遺址保護工程領域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工作的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雖然有著諸多遺憾,但依然很客觀地看待這一問題。他笑稱:“這次申報院士,能夠進入第二輪,已經是我們這一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了,當年許多文物保護專家申報時都止步在第一輪。”
無獨有偶,同樣在本領域聲名顯赫的陳善廣研究員,今年申報中國工程院院士,也在第二輪后被淘汰。作為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航天醫(yī)學工程學領域的首席專家,陳善廣同樣被卡于“申報領域不合適”。他解釋說:“我是在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申報的,但我的研究對象又不是火車、飛機、火箭,而是飛行中人的醫(yī)學與工程問題,實在差距太大?扇绻陥筢t(yī)學似乎也不合適!痹谶@個訓練出楊利偉、翟志剛等航天員的領域中,同樣也沒有一位院士。
對于李最雄和陳善廣等而言,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的研究領域是邊緣交叉學科。而申報院士無門,僅僅反映了這類學科發(fā)展所面臨的尷尬處境的一個側面,更多、更大的制約因素讓這類交叉科學的發(fā)展遭遇瓶頸。
陳善廣告訴記者,雖然航天醫(yī)學工程是在國家載人航天任務的驅動下,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但也有了4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門以航天醫(yī)學和航天環(huán)控生保工程為主線的醫(yī)工結合、多學科交叉集成的綜合性學科。“載人航天工程這塊金字招牌,既有利也有弊!标惿茝V說,“不論是經費申請,還是重點試驗室設立、基礎研究項目申報,常常由于這項盡人皆知的國家工程被擋在了外面,相關基礎研究得不到多方面的支持!
據介紹,航天醫(yī)學工程學作為典型的交叉學科,被認為是投入產出比非常高的一個研究領域。美國高科技產業(yè)正是由于“阿波羅”登月計劃而得以蓬勃發(fā)展,其中美國的醫(yī)療產業(yè)獲益最大。航天員選拔、訓練以及健康管理的理論、方法對于建設以健康為核心的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有重要借鑒價值。
相比之下,文化遺產保護科學更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典型,甚至橫跨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我們做過一個統(tǒng)計,在教育部公布的一級學科目錄里,與文物保護密切相關的就有17個之多。僅自然科學,就包涵化學、材料科學、地質、工程力學、巖土力學、建筑等一級學科。實現真正意義的學科交叉與融合,需要進一步加強體制機制的創(chuàng)新!眹椅奈锞种鞴芸萍脊ぷ鞯牧_靜副司長告訴記者。
羅靜說,在許多國家,尤其是那些非常重視本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國家,都有專門的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專業(yè),而且在授予碩士學位時,要求必須取得過兩個不同的本科學位,充分體現了這一學科的交叉性。我國目前只有在歷史學門類里,有考古和博物館學,無法涵蓋文化遺產保護科學的全部內容。
“都說交叉學科是創(chuàng)新的增長點,但目前這種學科設置,很難讓我們這類處于邊緣的交叉學科得以發(fā)展。教育部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yǎng)研究生的學科、專業(yè)目錄》是1990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聯合下發(fā)的,之后在1997年又重新修改頒布過,現在已經過了10多年。這些年科學發(fā)展日新月異,許多新學科應運而生,可我們的管理卻沒有跟上!标惿茝V說。
據了解,這兩個領域的主管部門都曾向有關機構打過報告,申請增設相應的學科,但都沒有得到相關回應。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宋新潮認為,缺少國家層面的學科整合,非常不利于交叉學科的發(fā)展壯大!澳壳斑@種狀況,很難將最一流的人才吸引進來,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科進步。為啥我們現在不能還原出幾千年前古人制造的青銅器和陶瓷?那時的制作工匠是當時全社會最尖端的人才,而現在搞文物修復的,能有本科學歷就很難得了。”宋新潮還認為,由于沒有學科整合,許多研究人員都是“客串”性質,加之原來的學術背景差異很大,在工作中很難達成共識,摩擦多、分歧大,造成很多研究項目進展困難。僅僅依靠科研項目的支持方式,容易產生臨時組合、倉促應戰(zhàn)的情況,不利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穩(wěn)定的跨學科研究團隊。
“其實最重要的是,目前這種狀況,由于缺少人才培養(yǎng)的學科體系,使得這類交叉學科的發(fā)展難以為繼。”陳善廣對此非常焦急。
- 北科大王戈/北師大陳曉《Chem. Rev. 》:相變儲熱材料在交叉學科中的研究進展 2023-03-29
- 浙江大學交叉學科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植物可穿戴傳感器改寫植物學傳統(tǒng)認知 2021-03-16
- 華中科技大學“生物材料與再生醫(yī)學”交叉學科重點創(chuàng)新團隊招收博士后 2018-10-30
- 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正式公布:李賀軍等共104名 2019-11-22
- 北化大吳一弦教授、復旦武利民教授、南開陳永勝教授等進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公示名單 2019-02-21
-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