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資源觀榮退 增值觀上位
2012-06-20 來源:中國科學報
專業(yè)化測評,工具是關鍵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測評本科生幾年中取得的學習效果?
“評估是否可信,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評價的工具。”在章建石看來,用直接的學生自我報告法來評估學習效果,主觀性比較強,適合用于學生、院系和高校的自我診斷、自我改進。但如果把這一結果用于評判所在學校是否合格時或其他高利害的決定時,學生出于利益或情感原因往往會選擇更好的而非真實的結果,這顯然會影響評價的準確性。
章建石建議,可以考慮采用專業(yè)化的測評工具來衡量學習效果,對大學培養(yǎng)的重要能力進行評估,以彌補學生主觀評價的不足!皽y評工具可由專業(yè)化的機構開發(fā),應當有一定的難度、區(qū)分度,通過全樣本或抽樣的方式來施測,追蹤學生在大學里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成效!
據(jù)章建石介紹,在美國的高校認證中,專業(yè)化的考試機構如ETS、ACT早就推出了類似的測評工具(如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Collegiate Assessment of Academic Proficiency、Measure of Academic Proficiency and Progress,近期更名為EPP),用于相對客觀地測量大學通識教育的成效,如批判性思維、分析寫作、解決問題等方面能力。OECD也正在研究并計劃推出一項高等教育領域的評估(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其中也引入了增值評價的方法和專業(yè)的測評工具。
章建石還提到,以往本科教學評估較薄弱的一個地方,就是校外專家的進校直接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幾個專家在學校待三四天,看到的未必是學校的全貌。對此他建議,應該處理好外部評估與學校內部質量保障之間的關系。
“我們在整個教學評估,無論是外部評估還是內部評估,共同的追求就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章建石說,“但有一點必須明確,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在高校,任何外部評估必須通過內部的教學評估與保障發(fā)生作用,其目的是提供更好地規(guī)范、引導和監(jiān)督內部質量保障的方法,而不是具體微觀的指導。”
據(jù)悉,新評估體系最大的轉變,就是更合理地處理高校內外部質量評估體系的關系。吳巖指出,學校是評估的主體,學生是最主要的評估參照系,而不能僅僅由外部來強迫:“我們的評估和監(jiān)測,將是一個多樣化、多元化、多架構的制度體系!
中國高等教育評估歷程
1985年,國家教委頒布《關于開展高等工程教育評估研究和試點工作的通知》,一些省市開始啟動高校辦學水平、專業(yè)、課程的評估試點工作。
1990年,國家教委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評估暫行規(guī)定》,就高教評估性質、目的、任務、指導思想、基本形式等作了明確規(guī)定,這是中國第一部關于高等教育評估的法規(guī)。
1994年初,國家教委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對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從發(fā)展過程來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相繼經(jīng)歷了三種形式:合格評估、優(yōu)秀評估和隨機性水平評估。
2002年,教育部將合格評估、優(yōu)秀評估和隨機性水平評估三種方案合并為一個方案,即《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結論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種。
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實行“五年一輪”的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制度。
2003年,教育部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制定了人才培養(yǎng)工作水平評估方案,開始對26所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試點評估。
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正式成立。建立五年一輪的評估制度及成立評估中心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教學評估工作開始走向規(guī)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和專業(yè)化的發(fā)展階段。
2010年,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9號文);2012年初,教育部下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實施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工作自此開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長年堅持在本科一線教學 浙大兩名教授各獲100萬獎勵 2013-09-12
- 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缺乏學生反饋 被質疑形式主義 2012-11-20
- 教育部明年起試點本科教學評估新方案 2011-10-21
- 武漢大學陳朝吉教授、西班牙巴斯克大學Erlantz Lizundia教授 AM:鋰離子電池生物基聚合物電解質的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評估 2025-01-12
- 陜科大王學川/劉新華、川大陳一寧:基于天然皮膚有機水凝膠的自供電無線傳輸智能生物電子平臺,用于慢性傷口診斷、評估和加速愈合 2023-10-16
- 西安交大徐光魁教授、劉文佳教授 Nano Lett.:肝纖維化與預后精準評估的粘彈性多尺度力學指標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