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科院優(yōu)博論文初選公示完畢
2012-08-0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據(jù)中國科學院大學(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網(wǎng)站消息,2012年度中國科學院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初選名單已產生,共83篇,并已于7月9日至18日期間進行了公示。具體名單如下:
序號 |
論文題目 |
作者姓名 |
培養(yǎng)單位 |
1 |
HIRFL-CSR上A=2Z-1短壽命核質量測量 |
涂小林 |
近代物理研究所 |
2 |
復雜疾病的分子網(wǎng)絡模型研究 |
王吉光 |
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
3 |
納米潤濕中力電耦合的拓撲界面動力學 |
袁泉子 |
力學研究所 |
4 |
拓撲絕緣體系統(tǒng)和一種新的Z2拓撲數(shù)的計算方法 |
余睿 |
物理研究所 |
5 |
基于超短超強激光的離子加速與極端光場產生 |
吉亮亮 |
上海光學精密
機械研究所 |
6 |
聚星和星團中相接雙星的觀測與研究 |
劉亮 |
云南天文臺 |
7 |
平均曲率流的奇點分析及其應用 |
孫俊 |
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
8 |
等離子體技術合成堿性陰離子交換膜及機理研究 |
胡覺 |
合肥物質科學
研究院 |
9 |
受限系統(tǒng)中量子相干傳輸和特殊凝聚體的光學性質 |
石弢 |
理論物理研究所 |
10 |
冕洞內矢量磁場的分布和演化 |
楊書紅 |
國家天文臺 |
11 |
物參共路干涉顯微理論和實驗研究 |
郜鵬 |
西安光學精密
機械研究所 |
12 |
幾種層狀化合物的制備、結構和超導電性研究 |
郭建剛 |
物理研究所 |
13 |
強激光場中原子分子閾上電離的實驗研究 |
康會鵬 |
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 |
14 |
高性能有機單晶光電材料與器件的研究 |
江浪 |
化學研究所 |
15 |
苯及苯酚綠色高效加氫反應的研究 |
劉會貞 |
化學研究所 |
16 |
四極子DNA結構與功能研究及在傳感分析和分子邏輯中應用 |
李濤 |
長春應用化學
研究所 |
17 |
基于多糖的新型納微藥物載體:設計、構建和應用 |
魏煒 |
過程工程研究所 |
18 |
石墨烯的化學剝離法可控制備與應用探索 |
吳忠?guī)?/DIV> |
金屬研究所 |
19 |
仿生智能單納米通道的非對稱設計及研究 |
候旭 |
國家納米科學
中心 |
20 |
基于表面等離子體亞波長金屬結構的納米光學器件及光刻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 |
徐挺 |
光電技術研究所 |
21 |
新型混合工質的汽液和汽液液相平衡研究 |
董學強 |
理化技術研究所 |
22 |
耦合化學間冷的化學鏈燃燒與甲醇重整氫電聯(lián)產系統(tǒng)研究 |
張筱松 |
工程熱物理
研究所 |
23 |
整體柱和同位素標記技術在蛋白質組分析中的應用 |
王方軍 |
大連化學物理
研究所 |
24 |
劃傷對690TT合金腐蝕和應力腐蝕行為的影響 |
孟凡江 |
金屬研究所 |
25 |
新型有機小分子調控自吞噬的機制及其與腫瘤等重大疾病的關系 |
夏宏光 |
上海有機化學
研究所 |
26 |
新穎無機碘酸鹽二階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合成 |
孫傳福 |
福建物質結構
研究所 |
27 |
新型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其在生物醫(yī)藥領域中的應用 |
馮旭利 |
化學研究所 |
28 |
界面合成Janus納米結構材料 |
梁福鑫 |
化學研究所 |
29 |
功能微納米材料的可控合成、組裝及相關的電催化和傳感應用 |
郭少軍 |
長春應用化學
研究所 |
30 |
硫肽類抗生素Thiostrepton生物合成機制的研究 |
廖日晶 |
上海有機化學
研究所 |
31 |
多孔介質中天然氣水合物開采實驗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 |
李剛 |
廣州能源研究所 |
32 |
過渡金屬催化的脫羧交叉偶聯(lián)反應和烯烴交叉偶聯(lián)反應構建苯環(huán)的研究 |
胡鵬 |
福建物質結構
研究所 |
33 |
納米光電氧化物材料的設計制備與太陽能應用研究 |
呂旭杰 |
上海硅酸鹽
研究所 |
34 |
基于地表溫度-植被覆蓋度特征空間的地表蒸散發(fā)遙感反演方法研究 |
唐榮林 |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
35 |
基于細胞膜表面電勢的土壤重金屬生物有效性/毒性預測模型及其適用性研究 |
汪 鵬 |
南京土壤研究所 |
36 |
新疆北山鎂鐵-超鎂鐵巖的成巖過程、成礦作用及對東天山-北山構造演化與早二疊世地幔柱的制約 |
蘇本勛 |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37 |
功能納米結構的Triton X-114調控構建和轉移方法及環(huán)境污染物分離檢測應用研究 |
劉睿 |
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
中心 |
38 |
內蒙古草原植物化學計量生態(tài)學研究 |
庾強 |
植物研究所 |
39 |
行星際擾動對地球空間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 |
李暉 |
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
40 |
汞礦區(qū)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硒對汞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影響與制約 |
張華 |
地球化學研究所 |
41 |
基于COSMIC星群掩星觀測的電離層若干結構研究 |
何茂盛 |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42 |
烏桕抵御昆蟲策略研究 |
黃偉 |
武漢植物園 |
43 |
華南尾葉桉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動態(tài)和碳匯功能研究 |
吳建平 |
華南植物園 |
44 |
青藏高原及其東北緣晚第四紀環(huán)境演化:年代學與驅動機制 |
隆浩 |
青海鹽湖研究所 |
45 |
南海低頻內波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 |
謝曉輝 |
南海海洋研究所 |
46 |
熱帶印度洋對西北太平洋和東亞夏季氣候的影響及其年代際變化 |
胡開明 |
大氣物理研究所 |
47 |
密度制約對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重要性研究 |
陳磊 |
植物研究所 |
48 |
磁層-電離層大尺度電流體系研究 |
唐斌斌 |
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
49 |
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在生物傳感中的應用 |
丁家旺 |
煙臺海岸帶
研究所 |
50 |
黃土高原地區(qū)土壤干層的空間分布與影響因素 |
王云強 |
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
51 |
多夾層鹽礦油氣儲庫水溶造腔夾層垮塌機理與控制 |
施錫林 |
武漢巖土力學
研究所 |
52 |
西雙版納熱帶季節(jié)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平衡 |
譚正洪 |
西雙版納熱帶
植物園 |
53 |
胚胎干細胞分化過程中起始性DNA甲基化發(fā)生機制的研究 |
李濱忠 |
上海生命科學
研究院 |
54 |
胚胎干細胞與iPSC 的多能性研究 |
趙小陽 |
動物研究所 |
55 |
擬南芥中組蛋白甲基化動態(tài)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 |
陸發(fā)隆 |
遺傳與發(fā)育
生物學研究所 |
56 |
膽固醇吸收過程中新蛋白的鑒定與作用機制研究 |
葛亮 |
上海生命科學
研究院 |
57 |
β-Arrestin1與G蛋白偶聯(lián)受體在血液發(fā)育中的調控作用 |
岳銳 |
上海生命科學
研究院 |
58 |
基于聚磷酸酯的腦靶向給藥系統(tǒng)研究 |
張鵬程 |
上海藥物研究所 |
59 |
大腦皮層錐體神經元動作電位的爆發(fā)和傳播機制 |
胡文欽 |
上海生命科學
研究院 |
60 |
Th2細胞高量表達分子ECM1和Dec2的功能研究 |
李振虎 |
上海生命科學
研究院 |
61 |
果蠅嗅覺環(huán)路中興奮性中間神經元的功能研究 |
黃菊 |
上海生命科學
研究院 |
62 |
基于朊蛋白自組裝的多功能納米線及超靈敏生物傳感 |
門冬 |
武漢病毒研究所 |
63 |
基于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宏基因組學研究方法和應用 |
覃俊杰 |
北京基因組
研究所 |
64 |
水稻全基因組遺傳變異的鑒定和農藝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 |
黃學輝 |
上海生命科學
研究院 |
65 |
Calcineurin-NFAT信號通路在胚胎干細胞和胚胎中功能及機制的研究 |
李翔 |
上海生命科學
研究院 |
66 |
神經網(wǎng)絡電活動長期增強調控突觸穩(wěn)態(tài)可塑性的分子機制 |
彭懿蓉 |
上海生命科學
研究院 |
67 |
幾類含氮雜環(huán)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學研究 |
王洪根 |
廣州生物醫(yī)藥與健康研究院 |
68 |
稻屬基因組多位點同源區(qū)域的比較分析 |
魯非 |
遺傳與發(fā)育
生物學研究所 |
69 |
基因組時代基因的分子進化分析探討適應性進化機制 |
吳東東 |
昆明動物研究所 |
70 |
Tudor結構域識別和結合甲基化精氨酸機制的結構生物學研究 |
劉海萍 |
生物物理研究所 |
71 |
單模大功率低發(fā)散角光子晶體VCSEL研究 |
劉安金 |
半導體研究所 |
72 |
III-V族半導體納米線生長機理與性質調控的理論研究 |
舒海波 |
上海技術物理
研究所 |
73 |
數(shù)字集成電路時序偏差的在線檢測和容忍 |
鄢貴海 |
計算技術研究所 |
74 |
視頻中行為分析關鍵技術研究 |
張?zhí)熘?/DIV> |
自動化研究所 |
75 |
星載TOPSAR模式研究 |
徐偉 |
電子學研究所 |
76 |
生物自發(fā)熒光三維斷層成像方法研究 |
劉凱 |
自動化研究所 |
77 |
基于學習的視覺顯著計算 |
李甲 |
計算技術研究所 |
78 |
新型鐵基超導體探索及其線帶材制備研究 |
齊彥鵬 |
電工研究所 |
79 |
大氣壓空氣中重復頻率納秒脈沖氣體放電特性的研究 |
章程 |
電工研究所 |
80 |
太陽定日鏡的誤差分析和聚光性能評價方法研究 |
郭明煥 |
電工研究所 |
81 |
局部生物運動信息的加工特異性及其功能 |
王莉 |
心理研究所 |
82 |
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型國防戰(zhàn)略設計與實現(xiàn)路徑研究 |
張兆垠 |
研究生院本部 |
83 |
基于集成優(yōu)化模型的軟件成本估算及其風險分析 |
吳登生 |
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2016年度中國復合材料青年獎、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結果揭曉 2017-07-31
- 2012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公示 2012-08-06
- 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助項目開始申報 2012-05-31
-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高分子學科 2017-08-02
- 2012年度“香江學者計劃”初選結束 2012-05-18
- 2011年“香江學者計劃”初選結果公布 2011-06-21
- 中科院化學所賈迪課題組 Nat. Commun.:利用光散射量化復雜凝膠體系中動態(tài)弱鍵的強度及物理交聯(lián)點密度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