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度過百歲生日的上海交通大學前任校長范緒箕教授,這兩天正忙著準備參加3月在廈門舉行的一個納米技術和高新材料國際論壇。昨天記者前往拜訪時,他正在查閱這個論壇的報告內容提要,“出去開會很重要,這樣才能了解學術界的情況。”他告訴記者,“去年我去香港參加了同樣的論壇,每天的報告一場不落,要知道高新材料研究成果在公開雜志上發(fā)表不多,只有在論壇上可以了解到最新情況。”
范緒箕教授以百歲高齡見證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他年輕時師從馮·卡門教授,回國后一直投身于航空航天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他最早提出了研制無人機,而且曾經是全國航空航天領域唯一的一級教授。上世紀80年代我國高校專業(yè)劃分非常細,范緒箕提出交叉學科的主張,主辦三個跨學科研究所,把自動化、力學、激光等專業(yè)交叉在一起,解決航空航天領域的一些實際問題。
更讓人吃驚的是,100歲的他至今都堅持每天在辦公室工作6小時,直到去年暑假還在指導本科生畢業(yè)設計。他指導的最后一個研究生在2009年畢業(yè)后,幾乎每個月都會回學校來和他交流自己的科研工作。以百歲高齡還能讓學生信服,范緒箕教授的秘訣是:堅持研究,永遠處于“求知狀態(tài)”,和國際學術前沿保持聯(lián)系。
基礎研究重在長期堅持
做科研的最佳年紀,是50歲以前,尤其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年輕而有活力的導師似乎更有吸引力。但在航空航天研究領域,范緒箕教授卻似乎是被時間施了魔法的人,對學生始終有著很大吸引力。關于這一點,他的“關門弟子”、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八院從事科研的鄭京良很有感觸:“基礎學科研究需要的就是長期的堅持。有了長期的潛心研究,即便不起眼的業(yè)界消息,也會被范老看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2006年我被系里分到范緒箕教授名下讀碩士生,第一次見到范老,看到自己的導師年齡這么大,完全無感。”鄭京良告訴記者。
開始讀研,范老給他指定的研究方向是當時的冷門方向熱防護。熱防護是航天領域的重要研究,主要用于航天飛機;鸺蝻w船都是用的防熱涂層,返回時會燃燒完。但航天飛機要反復使用,必須得用熱防護技術。但當時中國沒有發(fā)展航天飛機的計劃,鄭京良很擔心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
沒想到研一剛結束,美國就公布了航天飛機制造的最新進展,隨后中國也將航天飛機列入了發(fā)展規(guī)劃。一下子從“冷門人才”變成“熱門人才”,鄭京良后來才知道,加州理工畢業(yè)的范緒箕教授每天必看美國的NASA網站和科研學術網站,“范老在航天領域積累了70多年的經驗,很多時候別人看熱鬧的信息,在他眼里卻預示著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他認為航天技術有很多都不是眼前用得上的,但未來國家發(fā)展是一定需要的!
范緒箕教授也告訴記者:“我從事的研究永遠都不是熱門,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大筆收入。但堅持的時間越長,越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學習知識是生活的主題
雖然已經100歲了,但“學習”依然是范緒箕教授生活中的主題。“總是有人問我,現(xiàn)在做研究的狀態(tài)是不是不如以前?晌腋杏X現(xiàn)在做研究的狀態(tài)比過去還好一點!狈毒w箕教授說,“因為我沒有家累,生活也很單純,沒有太高的物質追求,所以根本不需要費心出去找課題,研究經費只要能做我認為重要的研究就可以了”。
在他的桌上,擺放著三本最常用的工具書:《辭!贰ⅰ队h大辭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術語新編》。這三本書是他每天都要用的。每當有什么新的東西出來,范緒箕教授總是會去嘗試著學一學,至于學到的東西會帶來什么收益,他很少關注。在上世紀80年代,范緒箕教授甚至還去參加過股票培訓班。他說“當時政府提倡大家多了解股票市場,我就報名了股票培訓班”。整整一個暑假,他每周有三個晚上從上海交通大學附近的家趕到展覽中心附近上培訓班,結業(yè)時培訓班說可以讓學員買認購證。想起這段經歷,范緒箕教授忍不住笑了:“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就是來學點新知識的,沒打算買賣股票什么的。”
1958年,老先生最早提出發(fā)展無人機構想,最近十多年則一直希望能夠通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解決航空器的熱防護問題。這也是為什么一有相關的國際會議,他就會趕去參加,他說:“現(xiàn)在很多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化學關系很密切,但是討論性能的很少。”所以近年來,他又開始給自己補充了很多化學相關的文獻資料。他分別在92歲、96歲完成了兩部學術著作,挑戰(zhàn)人類從事科研的年齡極限。鄭京良說,當他把足有兩本辭典那么厚、洋洋十萬言的稿紙交給學生時,眾人驚呆了。原來,范緒箕電腦打字時手指已不太利索,他將文稿一個字一個字寫在A4紙上,請學生轉換為電子文檔以便出版。
每天關注最新科研動態(tài)
“以前,我以為跟著年輕的導師會更有活力,但是現(xiàn)在回頭看,搞基礎研究跟著范老這樣年紀很大的導師很不錯!编嵕┝颊f,“至少我們在接受他的指導時,所做的都是真材實料的研究,而不用跟著導師為橫向課題、為了賺錢而奔忙!
現(xiàn)在,100歲的范緒箕教授每天早晨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當天的科研動態(tài),然后去實驗室做實驗,去年實驗室剛剛購買了一臺光學儀器,他還在研究這臺儀器的光學性能。他每天的生活很規(guī)律,早晨起床后就吃面包牛奶,晚上回家就自己簡單做個湯或者蒸條魚,中午兩個包子,再加上自己前一天晚上做的菜。天冷的時候就吃個蘋果,天熱的時候加根黃瓜再吃點番茄。晚上就看看書,看看電視,晚上最常看的是CCTV四套和五套。
- 大連國家級新材料產業(yè)基地 化工高新材料風頭正勁 2010-03-26
-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西南地區(qū)高分子及復合材料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5-02-26
- 第四屆先進凝膠材料與軟物質國際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16日在杭州召開 2025-01-27
- 2024年全國高分子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4-04-26
- 西工大尹大川/鄧旭東團隊《ACS AMI》: 基于卵清蛋白和單寧酸的超穩(wěn)定涂層用于高分子材料表面親水改性和抗菌功能化 2025-02-16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劉志遠/澳門大學姜穎課題組招聘:聯(lián)培博士、博后 - 高分子材料/電子/生物醫(yī)學工程 2025-01-23
- 鄭州大學王建峰/王萬杰 Adv. Sci.:太陽-紅外寬光譜高吸收/發(fā)射高分子復合材料用于全天候輻射熱/冷收集與熱輻射能量轉換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