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歷史的角度上來講,每年的第一季度,天膠市場都將經歷漫長的休整期。2010的天膠也不例外,持續(xù)在22500-26000區(qū)間內高位震蕩,其主要原因仍是國內外市場供應的減少,但對于需求恢復增長又存在的擔憂的糾結心理。在滬膠近期的這波拉漲過程中,資金借助干旱、橡膠期貨庫存受損等炒作因素,拉起一波近千點的上漲行情,但也僅在與此。在這青黃不接的四五月份,金融市場等在著一場全新的改革,而商品市場借助其自身的季節(jié)性走勢,歷史在不斷重復中演變,天膠價格何去何從呢?筆者認為,天然橡膠難改第二季度供大于求的局面,期現價差不足千元,天膠季節(jié)性下跌趨勢必不可免。
第一、供大于求逐步露出水面
4月中旬起季節(jié)性開割節(jié)氣開始,同步跟隨著多雨季節(jié)的來臨,云南等地的旱情也將有所緩解,對橡膠的正式開割影響力度逐步減弱,新膠供應有所增加。一方面,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2009年2月,國儲決定對橡膠實施報價措施,曾經3月份以14600元/噸的價格收儲首批橡膠,來保護橡膠供應方的利益,在3-8月份期間,完成10.5萬噸的橡膠收儲計劃,其中海南農墾獲得收儲數量5.5萬噸,云南農墾為5萬噸。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都紛紛同樣采取了收儲保價措施。在今年的4月份,天膠價格持續(xù)高位震蕩,對于國家收儲來講,實際上是庫存的一種轉移,并不是真正意義的供給減少。而4月14日,國儲局自2007年12月份以來首次做出拋儲決定,競拍當時進行,據了解大部分集中在23000-25000元/噸之間,在拋儲效果尚可的情況下,不排除有第二次拋儲可能。這是天膠市場不容忽視要點之一。另一方面,自3月底以來,青島保稅區(qū)陸續(xù)到港1-2月份的訂貨船只,青島保稅區(qū)堆積了近幾個月來最大的庫存壓力。這也是新加坡期貨膠價接近4000美金,而青島3號尚無法在3400美金以上成交的主要原因。
然而目前,整體市場仍處在消耗庫存期,上期所天然橡膠庫存持續(xù)下降,截止4月9日,上期所天然橡膠庫存小計58781噸,期貨倉單為37190噸,不斷降低的庫存是支撐膠高位抗衡的原因之一。但是事實上,交易所庫存僅僅是天膠社會庫存的一部分,即顯性庫存部分,因此,交易庫存與實際庫存之間關系還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但從目前天膠供應大大超過70%的對外依存度上來講,就2010年度的1月份進口橡膠總資源接近30萬噸,同比增幅高達180%,2010年度3月份進口天然橡膠19萬噸,以及合成橡膠同步存在著相同的史無前例的進口量化上,整體第一季度的實際橡膠供應是相當充足的;天膠所庫存的下降跟大量的交割也存在著一定的關系,與實際的市場供需關系不大。隨著第二季度的來臨,各企業(yè)產能釋放,供應的逐步恢復,交易所庫存料將逐步增加。
第二、需求復蘇之路放緩
作為金融危機后的中國市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產銷國,但2010年2月份,產銷環(huán)比仍下降超過25%,目前汽車表觀庫存達到19萬輛,國家產業(yè)政策作用有限,壓力開始有所呈現。而就國際市場美國而言,一年多來,唯獨去年8月份的政府“以舊換新”政策刺激了一下銷售市場,超過100萬輛,近幾個月持續(xù)維持70萬輛的低位水平,國際汽車行業(yè)的復蘇道路還十分漫長。作為國內輪胎行業(yè),形式更加嚴峻,由于美國特保案的影響,國內輪胎月產量自2009年9月份的6000萬條逐步下滑至2010年2月份的4500萬條,輪胎企業(yè)受困更壓制了天然橡膠的需求。目前復合膠成本高企,國產標膠價格也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下游輪胎企業(yè)的毛利率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一般來講,部分輪胎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天然橡膠的儲備量為3個月,在停割期之后,仍未出現積極采購,大訂單的局面,高壓下國內輪胎企業(yè)遭遇成本高企、提價困難等重重考驗,需求復蘇之路明顯放緩。
第三、進口膠與滬膠升水 進一步上行阻力重重
一季度,青島保稅區(qū)的現貨報價大致在2900-3300美元,進口膠的進口成本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三月份以來,青島保稅區(qū)難以在3400美元以上成交,而近期外盤膠價瘋漲到了4000美金,這接近600美金的差價何以消化?以復合膠零關稅作統(tǒng)計參考,目前的進口膠價成本接近26300元/噸,成為橡膠價格進一步上行的上檔阻力位。從圖表一中顯示,當進口膠與滬膠存在升水條件時,下跌的概率擴大,而目前與2008年那波金融風暴來臨之前極為相似,在以快速度回升的價格面前,基本面未有完全復蘇的情況下,資金推漲起來的泡沫再次推到投資者面前。針對目前的期現價差來講,不足千元,期貨市場還沒有能力達到現貨企業(yè)介入套保的強吸引力,市場能否抗跌?仍需等待。
【圖表一】2006-2010復合膠與滬膠對比圖
圖為2006-2010復合膠與滬膠對比圖。(圖片來源:瑞達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