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然氣價格大震蕩 國內氣改呼之欲出
2010-5-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關鍵詞:天然氣 石油
為說服其他天然氣出口國達成一致減產(chǎn)意見,阿爾及利亞在會議期間提交了一份報告,其主要內容包括通過對全球最重要天然氣消費市場的中期評估,重新評價各國天然氣生產(chǎn)和供應規(guī)模。阿爾及利亞希望本屆會議能對這一報告進行充分研討,并以此為基礎對市場做出準確預測和“及時”反應。其還希望天然氣出口國能像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那樣,尋求對賣方有利的價格。
但從會議結果看,上述提議并未獲得其他成員國的積極反應。俄羅斯能源部長謝爾蓋·什馬特科會后說,會議并沒有詳細討論阿爾及利亞的提議,也沒有涉及任何有關減產(chǎn)比例和步驟的問題。
記者從業(yè)內了解到,天然氣市場是受地理因素局限的地區(qū)性市場,天然氣輸送方式以及目前長期合同與現(xiàn)貨市場雙重交易價格模式都不同于石油,因此,限產(chǎn)不一定能保價。而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目前只是一個成員國互通信息的平臺,要轉變成類似歐佩克那樣的政策制定和調整機構的難度很大。
不過,此次會議還是達成一項共識———成員國一致希望實現(xiàn)天然氣價格與原油價格掛鉤的目標,以期通過在原油市場實行限產(chǎn)保價等政策,在調整油價的同時也間接影響天然氣價格。但這一連動設想能在何種程度上得以實現(xiàn),對于長期合同又能起到什么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
中國氣價改革應提速
由于國內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相對滯后,國內天然氣價長期與國際脫節(jié),兩者間存在巨大的價差。而正是這種價差的存在使得國內天然氣價改革一方面極為迫切,另一方面卻又步履維艱。如今,隨著國際天然氣市場大幅震蕩,國內天然氣價改更應有所行動,以一個更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來迎接天然氣新格局。
早在本月初的中石油業(yè)績路演會上,中石油高層就曾向記者透露,天然氣價格改革原定4月1日推出,但因種種原因而再度推遲。
“天然氣價格改革遇阻的原因主要還是國內防通脹的考慮!苯汇y國際資深分析師賀煒說。
他告訴記者,盡管國際天然氣期貨價格處在低位,但國內氣價屬于成本定價,要改革的話參考的不是目前的國際天然氣期貨價格,而是已經(jīng)簽訂的長期合同價格。而中國此前簽訂的進口天然氣長期合同都是“照付不議”協(xié)議,成本通常是鎖定的,價格不會下跌多少。目前國內的天然氣改革主要也是為了解決成本問題。
中國石油大學的天然氣專家劉毅軍教授則向記者表示,天然氣價改方案其實早已有了,但何時出臺要看中國各行業(yè)、企業(yè)在經(jīng)濟危機中的恢復情況。
在他看來,從本月到今年8月份都處在天然氣價格改革的“窗口期”,而等秋冬北方進入采暖季再調價就比較困難。至于調整幅度,他認為,氣價大漲也不太現(xiàn)實,預計漲幅會控制在20%以內,這樣也更容易讓市場接受。
“考慮到用戶的差異,天然氣不會統(tǒng)一定價!眲⒁丬娬f,未來改革的重點不僅在于天然氣價格,更在于天然氣的產(chǎn)業(yè)結構!拔覀兏MM行結構改革,通過多層面的調峰來實現(xiàn)天然氣供應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國家發(fā)改委上調了部分地區(qū)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這被視為國內天然氣價改的“前奏”。
注:本網(wǎng)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