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軸是由69塊巨大的白色膜布拼裝成的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連續(xù)張拉索膜結構,材料選用了一種名為PTFE(聚四氟乙烯)的涂A-At璃纖維,不僅具有不易燃、防紫外線、抗風化等特點,還具有自潔性和高反射性。
真絲織錦畫《清明上河圖》
當人們走進世博園,作為主辦國的國家館,最讓人震撼的無疑是放大了數(shù)百倍的《清明上河圖》,此圖展現(xiàn)了北宋時期都城汴京酌繁華,而最為奇特的是,畫中人物居然全部”活”了起來,充滿創(chuàng)意的現(xiàn)代動漫手法讓《清明上河圖》中的城鄉(xiāng)、街市、水道等景致活生生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白天和黑夜的變化,更讓這幅生動記錄中國12世紀城市民俗生活的名畫平添了很多人情味。
當然,巨型畫卷是帶不走的,不過不用遺憾,江蘇蘇豪國際集團作為2010上海世博特許生產(chǎn)商和零售商,開發(fā)了限量版世博特許產(chǎn)品一一真絲織錦畫《清明上河圖》。該畫是用世界首創(chuàng)發(fā)明專利”高密度全顯像仿真彩色絲織技術”,突破了傳統(tǒng)織錦工藝局限,運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電子提花設備,并配以100%的優(yōu)質(zhì)天然桑蠶絲精織而成,從原料選用、工藝設計、織紋制作等經(jīng)過數(shù)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真絲織錦畫《清明上河圖》契合了世博中國館的展館主題,也成了商務部作為國禮送國外嘉賓的珍品。
真絲織錦畫只是中國精湛紡織工藝的一個縮影,貴州館的一組”苗繡”群像,運用了雙針鎖繡、辮繡、破紗繡、絲絮貼繡,錫繡等獨特的刺繡工藝,苗繡服飾一直被譽為苗族的“無字史書”。江蘇館展出的“亂針雙層繡”《春之拙政園》是由江蘇工藝大師專門為世博會制作的“蘇繡”精品。”絨繡”是上海特有的藝術形式,與”京繡”、”蘇繡”、”湘繡”、“蜀繡”等并駕齊驅,是藝術領域中的一枝奇葩。此次上海館展出的奧巴馬、梅蘭芳和邁克爾·杰克遜三人的絨繡像均來自上海高橋絨繡博物館。
為各國元首夫人定制的旗袍
本屆世博會,主辦方為各國元首夫人定制的60件旗袍全部由我國著名服裝設計師設計,60件旗袍顏色、款式各不相同,在面料制作上也各有特色。這些旗袍均由蘇州西部民間緙絲織繡廠用緙絲面料做成。緙絲上有彩色水墨畫圖案,其中的深淺過渡要用緙絲來表現(xiàn)。緙絲技術極為復雜,因此千年以來都無法實現(xiàn)機器緙絲,緙絲是我國傳統(tǒng)欣賞裝飾性紡織品,被稱為“織中之圣”,制造工藝也極為精細。遠古時代,一件緙絲龍袍需要花費織匠十年、甚至是更多的時間。在宋元時期就被定為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因織造過程極為精細、復雜,即使是最熟練的織匠,每天最多也只能織一寸二分?椡暌患实鄣木~絲袞服,大約需要10多年時間。因此,緙絲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
根據(jù)主辦方要求,這60套面料必須款款不同,并且要有水墨畫的那種效果。為達到宋朝緙絲鼎盛時的制作水平,織布人員全過程采用宋朝織法。有經(jīng)線、牽經(jīng)線、套筘、彎結、嵌后軸經(jīng)等工序,多達16道。該工藝制作出來的面料,反復水洗多次都不會褪色.也不會起皺。每臺緙絲機前都掛滿了上百個穿著各色絲線的梭子,緙織時.織布人員先在機上安裝好絲線,下襯圖紙,然后透過絲線,根據(jù)圖紙一段一段開始緙絲。所用原料是經(jīng)120~C高溫處理過的上等白蠶絲.這些白蠶絲六根擰成一根,既可以讓緙絲變得更加堅固,也讓織出來的面料更加柔軟舒適。據(jù)說.一件旗袍除設計費、材料費外,再算上收藏價值,價格接近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