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最高獎再次空缺
2016-01-0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今年共有295個項目和7名外籍科技專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最年輕第一完成人僅有38歲。不過,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卻出現(xiàn)了空缺。

在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fā)明獎完成人中,70后超過半數(shù),兩個獎項最年輕第一完成人都是39歲。最年輕第一完成人出現(xiàn)在科技進步獎環(huán)節(jié),年齡只有38歲。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成色”最高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卻繼2004年之后,再度出現(xiàn)空缺。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對此表示,“國家科技獎一直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最高科技獎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我們是嚴格按照評選程序來的!
據(jù)介紹,國家最高科技獎采取的是推薦制,需要有推薦資格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各總部;經(jīng)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認定的符合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資格條件的其他單位和科學技術專家進行推薦,而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屠呦呦,在最高科技獎評審過程中,并沒有獲得以上單位或個人的推薦,因此只能遺憾落選。
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具體授獎概況: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
2、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1項;
3、國家技術發(fā)明獎6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65項;
4、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含創(chuàng)新團隊3項),二等獎167項;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7人:楊克里斯特·楊森(瑞典),沖村憲樹(日本),葉甫蓋尼·維利霍夫(俄羅斯),彼得·史唐(美國),維爾特·伊恩·利普金(美國),卡洛·魯比亞(意大利),約翰尼斯·弗蘭肯(荷蘭)。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成色”最高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卻繼2004年之后,再度出現(xiàn)空缺。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對此表示,“國家科技獎一直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最高科技獎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我們是嚴格按照評選程序來的!
據(jù)介紹,國家最高科技獎采取的是推薦制,需要有推薦資格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各總部;經(jīng)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認定的符合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資格條件的其他單位和科學技術專家進行推薦,而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屠呦呦,在最高科技獎評審過程中,并沒有獲得以上單位或個人的推薦,因此只能遺憾落選。
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具體授獎概況:
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
2、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1項;
3、國家技術發(fā)明獎6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65項;
4、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含創(chuàng)新團隊3項),二等獎167項;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7人:楊克里斯特·楊森(瑞典),沖村憲樹(日本),葉甫蓋尼·維利霍夫(俄羅斯),彼得·史唐(美國),維爾特·伊恩·利普金(美國),卡洛·魯比亞(意大利),約翰尼斯·弗蘭肯(荷蘭)。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教育部擬提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公示 | 包含高分子相關項目 2020-01-15
-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 | 王玉忠、張立群、彭慧勝、馮西橋等獲獎 2020-01-10
- 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國家自然科學獎取消SCI他引次數(shù) 2019-12-04
- 浙大設立獎教金基金 最高獎勵100萬 2011-09-09
- 長春應化所殷敬華研究員榮獲威海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2011-02-25
- 北京市高級人才獎勵與所繳個稅脫鉤 最高獎金30萬 20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