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合成聚類肽的最主要方法是N-羧酸酐(NCA)開環(huán)聚合,其中伯胺是最常用的引發(fā)劑。但是由于NCA單體的高反應活性,伯胺類引發(fā)劑通常不能帶有其他的親核基團(如羥基等)。而N-硫代羧酸酐(NTA)是一類更穩(wěn)定的單體,合成簡便易行,對水和熱不敏感,對羥基等親核基團表現(xiàn)出更好的耐受性。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稀土課題組成功實現(xiàn)了小分子伯胺引發(fā)肌氨酸NTA (Sar-NTA)和N-乙基甘氨酸NTA (NEG-NTA)可控聚合。通過調(diào)節(jié)投料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類肽,聚合度最高接近300,達到了伯胺引發(fā)NCA開環(huán)聚合的水平。通過分批投料,他們成功地制備了PSar-b-PNEG和PNEG-b-PSar兩種嵌段聚合物,這是第一次實現(xiàn)NTA開環(huán)聚合制備嵌段聚類肽的報道。該工作表明在合適的條件下,NTA聚合具有良好的活性和可控性,為NTA在制備聚肽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他們進一步利用小分子醇胺化合物作為引發(fā)劑引發(fā)Sar-NTA和NEG-NTA聚合制備水溶性α-羥基-ω-氨基聚類肽。當使用6-氨基-1-己醇和12-氨基-1-十二烷醇作為引發(fā)劑時,我們首次制備得到了純凈的α-羥基-ω-氨基聚類肽,分子量可控(1.3-12.4 kg/mol),分子量分布較窄(PDI < 1.3)。整個聚合過程中無需對引發(fā)劑上的羥基進行保護和脫保護步驟,這是NTA聚合路線獨特的優(yōu)勢。這種具有不對稱功能化端基的遙爪型聚類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為PEG的替代品,應用于生物醫(yī)藥領域。
有趣的是,當2-氨基-1-乙醇、3-氨基-1-丙醇和4-氨甲基芐醇作為引發(fā)劑時,通過實驗和量子化學理論計算證明,這些引發(fā)劑分子上的羥基可以因分子內(nèi)或分子間的氫鍵而被氨基活化,變得有能力部分引發(fā)聚合,聚合后會得到α-羥基-ω-氨基和α,ω-雙氨基聚類肽的混合物。
兩篇論文分別發(fā)表于Macromolecules 50: 3066-3077 (2017) (DOI:10.1021/acs.macromol.7b00309)和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55: 404-410 (2017) (DOI: 10.1002/pola.28402),第一作者都是陶鑫峰博士。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674091&21528402)的資助。
論文鏈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pola.28402/full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2Facs.macromol.7b00309
- 北京大學朱戎課題組 Nat. Commun.: 類累三烯催化可控聚合進展 2025-03-14
- 浙江大學劉昭明研究員 ACS Nano:基于無機離子寡聚體的可控聚合精準構建納米結構 2025-02-17
- 華東理工劉潤輝教授課題組《ACS Cent. Sci.》:新型陽離子催化策略實現(xiàn)N-羧基環(huán)內(nèi)酸酐(NCA)的快速可控聚合 2024-10-30
- 巴黎高科化學學院李敏慧教授課題組:紅光響應的含釕-多吡啶基配位化合物的聚類肽納米組裝體 2023-12-17
- 北科大姜乃生教授《ACS Macro Lett.》:側鏈支化對受限聚類肽薄膜多級晶體結構的影響 2022-08-25
- 北科大姜乃生、LSU張東輝等《JACS》:通過側鏈支化調(diào)節(jié)嵌段共聚類肽的溶液自組裝 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