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傳感器是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核心部件之一。隨著5G時代的到來,柔性傳感器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柔性傳感器材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面臨環(huán)境溫度的制約。例如,當前所報道的彈性體基底材料因具有較低的動態(tài)特性使得所組裝傳感器的低溫自愈合性能較差,因此亟需提升柔性應變傳感器材料在低溫應用環(huán)境中的快速自愈合能力。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金清研究員課題組在實現(xiàn)室溫快速自愈合聚氨酯彈性體的工作基礎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 7387-7396;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20, 559, 152-161), 采用二元協(xié)同交聯(lián)策略(圖1),首先將甲苯二異氰酸酯封端的聚丙二醇(PPG)引入到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骨架中,獲得了具有高動態(tài)特性的PPG-PDMS配體;隨后,將雙氫鍵和鋅配位鍵引入到PPG-PDMS配體中,成功制備了具有高韌性和低溫快速自愈合能力的PPG-PDMS-Zn超分子彈性體材料。
圖1. 低溫下可自愈合的PPG-PDMS-Zn彈性體
該材料在溫度低至-20℃的環(huán)境中8小時后的自愈合效率高達98%(圖2),這主要是由于PPG鏈段的引入可以顯著降低聚合物的交聯(lián)密度,促使分子鏈快速遷移到斷裂界面進行自愈合,而鋅配位鍵獨特的動態(tài)交換特性和氫鍵的低溫抑制解離效應可有效增強聚合物網(wǎng)絡的低溫自愈合能力。將該彈性體材料用于多功能涂層時其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防結冰特性。相關工作近期在線發(fā)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0, 398, 125593)期刊上。論文第一作者是在讀博士研究生吳獻章,王金清研究員和李章朋特聘青年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圖2. PPG-PDMS-Zn彈性體在低溫下的自愈合過程
另外,該課題組在三維石墨烯柔性傳感材料設計制備及柔性應變(摩擦)傳感器件組裝方面也取得系列進展。研究人員將氧化石墨烯與導電聚合物、生物質葡甘露聚糖或碳納米管等進行復合,制備了結構長程有序、高導電性和密度可調的三維石墨烯復合材料。利用該類材料所組裝的柔性應變傳感器的靈敏度得到顯著提升,可實現(xiàn)對人類面部表情、脈搏跳動和關節(jié)運動等生理信號的實時、精準測量和監(jiān)控。同時,受人類指尖觸覺傳感功能的啟發(fā),研究人員通過巧妙的傳感陣列設計,組裝得到的摩擦傳感器可對物體表面的粗糙度、硬度等信息進行有效區(qū)分和識別(圖3)。系列研究成果發(fā)表在Nanoscale(2019, 11, 1159-1168),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8, 10, 8180-8189; 2018, 10, 39009-39017),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2018, 6, 8717-8725; 2019, 7, 7386-7394; 2019, 7, 9008-9017)和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19, 123, 3781-3789)等期刊上。
圖3. 模擬人類指尖傳感功能的摩擦傳感器可實現(xiàn)對物體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相關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蘭州化物所和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研究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0317216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舟研究員團隊《Adv. Mater.》:在-80℃下具有超級可拉伸、快速自愈能力的離子水凝膠用于人工神經(jīng)纖維 2022-02-03
-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侯召民教授課題組Angew:在制備快速自愈合聚烯烴功能材料取得新進展 2021-11-11
- 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Macromolecules》封面:兼具高強度和快速自愈合功能的導熱復合材料 2020-07-24
- 南京林業(yè)大學羅艷龍 AFM:受蜻蜓翅膀啟發(fā)的網(wǎng)狀分級結構實現(xiàn)超分子彈性體的強韌化 2025-04-04
- 南林徐徐教授/中國林科院劉鶴研究員 Angew:基于sp2雜化的超強可拉伸的高彈超分子彈性體 2025-03-13
- 蘭州大學呂少瑜教授 AFM:用于低溫傳感的阻尼超分子彈性體 2025-02-25
- 寧波材料所劉小青研究員團隊《Mater. Horiz.》:碳材料激光焊接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