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具有高導熱和輕質(zhì)特性,基于石墨烯的傳熱材料,如石墨烯薄膜、三維石墨烯泡沫等,引起了研究者們越來越多的研究興趣。研究人員將相變材料(PCM)填充到三維石墨烯泡沫中,利用三維石墨烯泡沫的優(yōu)異三維傳熱能力,獲得具有較好導熱性和高儲熱能力的復合材料。但是,這種復合材料僅利用了三維石墨烯泡沫骨架的傳熱性能,傳熱模式單一,無法最大化石墨烯的導熱性能優(yōu)勢。如何實現(xiàn)多尺度石墨烯結構的有效結合,充分發(fā)揮石墨烯優(yōu)異的導熱性能,對進一步提升石墨烯復合材料的綜合應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鑒于此,近日,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張鑒煒副研究員團隊利用重力輔助浸漬工藝(如圖2a),利用材料體系中的毛細力、表面張力與重力的平衡,實現(xiàn)了二維石墨烯薄膜(GP)與三維石墨烯泡沫/硬脂酸復合材料(GFSAC)的低熱阻連接。有別于傳統(tǒng)GFSAC,GP與GFSAC連接后,可以有效地將GP的快速面內(nèi)導熱能力與GFSAC的三維導熱能力結合,使得熱量能夠更快地在復合材料中傳遞發(fā)散(如圖1c和d對比)。制備得到的GP/GFSAC/GP復合材料在石墨烯含量僅為0.53 wt%的條件下,厚度方向熱導率達到了1.72 Wm-1K-1,蓄熱系數(shù)達到了18.45 Jcm-3/2m-1/2s-1/2K-1/2。相關工作以“Phase change material filled hybrid 2D / 3D graphene structure with ultra-high thermal effusivity for effective thermal management”為題發(fā)表在Carbon(DOI: 10.1016/j.carbon.2020.12.046)上。
圖1. 蓄熱系數(shù)性能對比
圖2. GP/GFSAC/GP復合材料制備原理及導熱性能測試
該工作開發(fā)的重力輔助浸漬工藝,極大地降低了GP與GFSAC之間的熱阻,并且GP/GFSAC/GP復合材料具備更加豐富的導熱機制,賦予了材料良好的導熱與儲熱性能。另外,由于石墨烯本身穩(wěn)定的化學性質(zhì),GP/GFSAC/GP復合材料具備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能,在多次重復使用后,性能不會發(fā)生明顯衰減。
圖3. GP/GFSAC/GP復合材料熱穩(wěn)定性能測試
利用點熱源對不同樣品進行加熱,結果顯示GP/GFSAC/GP復合材料結構擁有最小的溫度差,以及最均勻的溫度分布,表明GP/GFSAC/GP復合材料具備良好的傳熱與儲熱性能。
圖4. GP/GFSAC/GP復合材料熱管理性能展示
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國防科技大學大學博士生梁耕源,通訊作者為國防科技大學張鑒煒副研究員,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803236)的資助與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0.12.046
- 天津大學楊靜教授與寧波材料所《Nano Lett.》:闡明電荷對納米石墨烯抗凍效果的影響機制,并研發(fā)新型防冰涂料 2025-01-14
- 格羅寧根大學Andrea教授/愛荷華州立大學夏文杰教授 Macromolecules:接枝改善石墨烯分散 2025-01-09
- 曼大李加深團隊 CEJ:用于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檢測的石墨烯/金屬氧化物/細菌纖維素/聚乙二醇復合氣凝膠 2024-10-28
- 北化汪曉東教授團隊 Adv. Sci.:三明治結構的氟化聚酰亞胺氣凝膠/石蠟相變復合材料用于同時實現(xiàn)梯度熱防護和透波性能 2024-12-09
- 廣西大學徐傳輝教授《Adv. Mater.》:受神經(jīng)元啟發(fā)的用于環(huán)境能量收集和呼吸監(jiān)測的柔性相變復合材料 2024-10-24
- 寧波材料所劉小青研究員團隊 Mater. Horiz.:高溫觸發(fā)交聯(lián)策略助力有機相變復合材料自阻燃 2024-08-28
- 華南師范大學張振 CEJ:一種具有高潛熱、光熱、導電與焦耳熱多功能的相變?nèi)嵝阅ぜ捌湓跓峁芾砩系膽?/a>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