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蒲校鞍氤善贰比绾巫儭俺善贰
2010-03-2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高?蒲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jié)的問題,推動以企業(yè)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資源優(yōu)化配置、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據報道,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在今年兩會上也表示,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為25%,真正實現產業(yè)化的不足5%。高校,作為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卻始終難以解決。高校應如何走出“科技與經濟脫節(jié)”的困境,二者怎樣才能更好地契合?
近日,人民日報記者走訪了科教大省湖北的一些高校,尋策問計。
“科研人員應多往企業(yè)跑” 不能“自娛自樂,閉門造車”
這幾天,武漢科技學院的徐衛(wèi)林教授十分忙碌,“現在好多企業(yè)要來和我談合作,忙得不得了!2008年,他發(fā)明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為企業(yè)新增產值25.6億元,新增利潤4.3億元,新增稅收2.3億元,出口創(chuàng)匯2.1億美元,這項技術還獲得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現已在全國10多家企業(yè)中投入應用。
“沒有我,光靠企業(yè)恐怕很難研究出這項技術;但沒有企業(yè),我肯定不會去做這個項目!毙煨l(wèi)林很感慨,“高校做應用研究的學者應該改變科研選題的方式,多往企業(yè)跑,F在高校教師的科研選題往往不切實際,就是‘自娛自樂,閉門造車’,當然難以轉化應用。而且高校的應用研究成果,主要也是一種原理或方法,離實際運用還有很大距離。所以,高校科研人員與生產一線,必須建立緊密的聯系!
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也表示:“過去,高?蒲谐晒D化不足,有老師的觀念原因,也有學校政策和社會大環(huán)境的原因!
武漢大學教授杜予民也認為:“我們科研人員應該反思,如果研究成果都沒有為社會所用,沒有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又有什么價值?”
為此,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章登義建議,可以建立一支產學研合作的隊伍,主動研究市場、了解產業(yè)需求,為科研人員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不過杜予民同時提醒:“科研人員在和企業(yè)合作研發(fā)時,明確利益分配很重要!
在2010年2月1日起實施的新修訂《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有明確規(guī)定,“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開發(fā)機構主要利用財政性資金資助的科學技術項目所形成的職務科學技術成果,以技術轉讓方式將職務科學技術成果提供給他人實施的,最高可以提取技術轉讓所得凈收入的70%,用于一次性獎勵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以股份制形式實施轉化的,最高可以將成果形成股權的70%,獎勵給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
“科研人員和高校的合理收益應該保證,這也涉及到為其新的科研積累資金的問題!蔽錆h科技學院教授曾慶福對此表示贊同。
章登義也表示,“要關注產學研合作中的投融資問題,以及核心利益問題和沖突協調機制。”他建議,不妨引入社會中介服務機構,明確產學研合作推廣應用中各方責權利的關系,實行科研成果有償轉讓服務。
據報道,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在今年兩會上也表示,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為25%,真正實現產業(yè)化的不足5%。高校,作為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卻始終難以解決。高校應如何走出“科技與經濟脫節(jié)”的困境,二者怎樣才能更好地契合?
近日,人民日報記者走訪了科教大省湖北的一些高校,尋策問計。
“科研人員應多往企業(yè)跑” 不能“自娛自樂,閉門造車”
這幾天,武漢科技學院的徐衛(wèi)林教授十分忙碌,“現在好多企業(yè)要來和我談合作,忙得不得了!2008年,他發(fā)明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為企業(yè)新增產值25.6億元,新增利潤4.3億元,新增稅收2.3億元,出口創(chuàng)匯2.1億美元,這項技術還獲得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現已在全國10多家企業(yè)中投入應用。
“沒有我,光靠企業(yè)恐怕很難研究出這項技術;但沒有企業(yè),我肯定不會去做這個項目!毙煨l(wèi)林很感慨,“高校做應用研究的學者應該改變科研選題的方式,多往企業(yè)跑,F在高校教師的科研選題往往不切實際,就是‘自娛自樂,閉門造車’,當然難以轉化應用。而且高校的應用研究成果,主要也是一種原理或方法,離實際運用還有很大距離。所以,高校科研人員與生產一線,必須建立緊密的聯系!
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也表示:“過去,高?蒲谐晒D化不足,有老師的觀念原因,也有學校政策和社會大環(huán)境的原因!
武漢大學教授杜予民也認為:“我們科研人員應該反思,如果研究成果都沒有為社會所用,沒有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又有什么價值?”
為此,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章登義建議,可以建立一支產學研合作的隊伍,主動研究市場、了解產業(yè)需求,為科研人員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不過杜予民同時提醒:“科研人員在和企業(yè)合作研發(fā)時,明確利益分配很重要!
在2010年2月1日起實施的新修訂《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有明確規(guī)定,“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開發(fā)機構主要利用財政性資金資助的科學技術項目所形成的職務科學技術成果,以技術轉讓方式將職務科學技術成果提供給他人實施的,最高可以提取技術轉讓所得凈收入的70%,用于一次性獎勵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以股份制形式實施轉化的,最高可以將成果形成股權的70%,獎勵給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
“科研人員和高校的合理收益應該保證,這也涉及到為其新的科研積累資金的問題!蔽錆h科技學院教授曾慶福對此表示贊同。
章登義也表示,“要關注產學研合作中的投融資問題,以及核心利益問題和沖突協調機制。”他建議,不妨引入社會中介服務機構,明確產學研合作推廣應用中各方責權利的關系,實行科研成果有償轉讓服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2019高?蒲袃(yōu)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公布 2019-12-25
- 2018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 | 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業(yè)績 2019-03-03
- 高?蒲腥藛T發(fā)表論文該不該發(fā)獎金? 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