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取消院士兼職 學術水平將提高一倍
2010-06-17 來源:廣州日報
世界著名數(shù)學大師丘成桐今天在杭州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我國學界的兼職現(xiàn)象提出批評。他說,取消院士到處收費兼職,中國的學術水平將提高一倍。
在剛結束的院士大會上,反對院士兼職過多的呼聲甚烈,剛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提出:“注重院士稱號精神激勵作用,規(guī)范院士學術兼職。”丘成桐認為,不光院士,中國整個學界的兼職現(xiàn)象已造成中國學術水平整體下降,過多的兼職使專家教授在從事學術時心不在焉,嚴重影響學術研究的水平。
丘成桐對我國學界兼職太多的現(xiàn)象表示憂慮。他說,一些年長的院士兼任幾個職位甚至七八個學院的院長,一個教授兼任幾個學校的教職,根本沒有精力盡職,還收取高額的薪水,這種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高校為了謀求自身的利益。中國高校熱衷于聘請名人兼職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為了向上級爭取經(jīng)費,取得項目,而對于聘請的兼職教授能不能為學校解決問題,提高學術水平,卻關心甚少。
丘成桐認為,導致兼職現(xiàn)象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對高校的評審制度。評判大學好不好,首先要看這個學校有多少個院士,多少個長江學者,而不問學問做得有多好,這樣的評審制度也造成高校熱衷于聘請名人兼職。
丘成桐說,兼職太多,專家教授分身乏術,無法集中精力搞研究。有些院士教授兼職純粹是掛名,無法真正完成兼任的工作,只是蜻蜓點水似地偶然來一趟,收取薪水,并不能幫助所聘單位真正解決問題,有些甚至要請別人替他教書帶學生。這樣心不在焉,學問只會越干越差。兼職不取消,中國的學術水平就上不去。
有人認為,目前中國人才嚴重缺乏,采取兼職的方式,實現(xiàn)人才資源共享,畢竟能部分解決人才不足問題。對此,丘成桐不以為然。他說,人才缺乏是個世界性的問題,不光是中國,美國也缺人才。但美國絕對不允許兼職,一旦發(fā)現(xiàn)就炒魷魚。
丘成桐說,一個教授,兼5份職業(yè),每份拿10萬元,5個單位的工作都做不好。不如給他50萬元,讓他安心在一個單位工作,沉下心來搞研究,就容易出成果。
丘成桐認為,要采取果斷措施取消兼職,把省下來的錢給教授加薪,加薪后,教授安心本職工作,學術上就會進步,學術水平就能提高。完全取消兼職后,短時間內(nèi)看,人才是少了,但干干凈凈。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之后,中國的學術水平就能得到整體的提高。
在剛結束的院士大會上,反對院士兼職過多的呼聲甚烈,剛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提出:“注重院士稱號精神激勵作用,規(guī)范院士學術兼職。”丘成桐認為,不光院士,中國整個學界的兼職現(xiàn)象已造成中國學術水平整體下降,過多的兼職使專家教授在從事學術時心不在焉,嚴重影響學術研究的水平。
丘成桐對我國學界兼職太多的現(xiàn)象表示憂慮。他說,一些年長的院士兼任幾個職位甚至七八個學院的院長,一個教授兼任幾個學校的教職,根本沒有精力盡職,還收取高額的薪水,這種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高校為了謀求自身的利益。中國高校熱衷于聘請名人兼職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為了向上級爭取經(jīng)費,取得項目,而對于聘請的兼職教授能不能為學校解決問題,提高學術水平,卻關心甚少。
丘成桐認為,導致兼職現(xiàn)象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對高校的評審制度。評判大學好不好,首先要看這個學校有多少個院士,多少個長江學者,而不問學問做得有多好,這樣的評審制度也造成高校熱衷于聘請名人兼職。
丘成桐說,兼職太多,專家教授分身乏術,無法集中精力搞研究。有些院士教授兼職純粹是掛名,無法真正完成兼任的工作,只是蜻蜓點水似地偶然來一趟,收取薪水,并不能幫助所聘單位真正解決問題,有些甚至要請別人替他教書帶學生。這樣心不在焉,學問只會越干越差。兼職不取消,中國的學術水平就上不去。
有人認為,目前中國人才嚴重缺乏,采取兼職的方式,實現(xiàn)人才資源共享,畢竟能部分解決人才不足問題。對此,丘成桐不以為然。他說,人才缺乏是個世界性的問題,不光是中國,美國也缺人才。但美國絕對不允許兼職,一旦發(fā)現(xiàn)就炒魷魚。
丘成桐說,一個教授,兼5份職業(yè),每份拿10萬元,5個單位的工作都做不好。不如給他50萬元,讓他安心在一個單位工作,沉下心來搞研究,就容易出成果。
丘成桐認為,要采取果斷措施取消兼職,把省下來的錢給教授加薪,加薪后,教授安心本職工作,學術上就會進步,學術水平就能提高。完全取消兼職后,短時間內(nèi)看,人才是少了,但干干凈凈。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之后,中國的學術水平就能得到整體的提高。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藍劍)
相關新聞
- 丘成桐:奧數(shù)和高考約束孩子創(chuàng)造力 2010-12-31
- 丘成桐:中國應該加大對基礎科學的投入 2010-08-04
- 丘成桐論新時期科技人才引進 2010-07-27
-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 AFM:穿山甲鱗片結構啟發(fā)的高強度可修復超分子水性聚合物網(wǎng)絡 2025-04-04
-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 Mater. Horiz.:混雜聚烯烴的氧化同質化升級回收 2025-04-02
- 長春應化所陳學思院士、龐烜研究員/吉大白福全教授 JACS:氫鍵功能化咪唑類催化劑實現(xiàn)環(huán)氧化物和環(huán)狀酸酐開環(huán)共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 2025-03-31
- 山東大學八位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 2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