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电影天堂网,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jαpαnesehd熟女熟妇伦,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搜索:  
高校實驗室事故頻發(fā) 多源于科研人員粗心大意
2012-02-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高校 實驗室 事故
高校實驗室再一次發(fā)生安全事故。
 
上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化學樓內(nèi)甲醛反應釜發(fā)生泄漏,從化學樓到靠近該校北門的路邊彌漫著一股刺鼻的氣味,上百名師生緊急疏散。事發(fā)后,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未發(fā)現(xiàn)有人員傷亡。
 
南京大學的師生是幸運的。在1年多以前的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實驗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師生被發(fā)現(xiàn)感染布魯氏菌病——一種與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種傳染病并列的乙類傳染病。至今,不少實驗室還時不時提起該事件,作宣講教材引以為戒。
 
高校實驗室是科學研究的根據(jù)地,本來就充滿著各種未知的風險,這一點無法避免。但近些年暴露在公眾視野下的,不僅有科學實驗中“量杯碎,試管炸”的小事件,更有類似有毒氣體泄漏的大事故,以至于有化學專業(yè)學生在高校BBS上將實驗室里的研究生比作煤礦下的民工。這種說法當然有些夸張,但安全事故頻發(fā),還是有必要探討其背后的原因,畢竟這關系著廣大師生的人身安全。
 
實驗室事故多源于科研人員的粗心大意
 
有關此次南京大學甲醛泄漏事故,校方尚未公布具體原因。但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事發(fā)時,一名教師正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期間出去了一段時間,甲醛也是在這個“空檔”泄漏的。按照實驗的規(guī)范要求,師生在做實驗時,不得中途離開,事故發(fā)生是否與此有關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近幾年,高校實驗室發(fā)生事故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事故原因則如出一轍,皆是因為實驗人員的粗心大意。
 
2008年,上海有機所某博士生在使用過氧乙酸時,沒帶防護眼鏡,結果過氧乙酸濺到眼睛,致使雙眼受傷。同年,另一個博士生在使用三乙基鋁時,由于沒有帶防護手套,化學物品粘在手上也沒有用清水沖洗,結果左手皮膚嚴重腐蝕,以致植皮……
 
“河里面淹死的多是那些會游泳的。”北京理工大學一位教授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不少實驗人員總抱著僥幸心理,認為不會出事。就在前兩天的一次試驗中,他自己在加熱溫度計時就鬧出了一個“小事故”。忘記關加熱套,結果溫度過高,超了溫度計的量程,“嘭”的一聲,溫度計裂開了,幸好沒有傷到人。
 
這位教授說,發(fā)表論文時要將重要試驗的操作過程都詳細地記錄下來,甚至將試劑的純化方法也要寫清楚,目的只有一個,保證他人在用作者的實驗方法做實驗時能夠在同一條件下進行。否則,不僅實驗結果的數(shù)據(jù)會有出入,還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fā)生。
 
“實驗室出事多是人禍”的說法并非沒有依據(jù)。1951年、1965年、1976年,科學家Sulkin和Pike調查了5000多個生物實驗室,累計實驗室相關感染3921例。這項調查發(fā)現(xiàn),低于20%的生物實驗室獲得性感染與已知的事故有關,80%的報告事例與實驗人員粗心大意地暴露于某些能傳播真菌和病毒的固體或液體顆粒有關。
 
曾令全社會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傳出病毒源自實驗室泄露的說法。雖然并未得到證實,但在新加坡、臺灣和北京,后來發(fā)生的三起實驗室感染非典事故,原因則都是工作人員未能嚴格執(zhí)行生物安全管理與病原微生物標準操作,犯了不該犯的低級錯誤。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nèi)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打印】【關閉

誠邀關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擔項目
更多>>科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