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志子刊《科學報道》(Sci. Report)刊發(fā)了復旦大學吳宇平教授領導的課題組關于水溶液鋰電池體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吳宇平課題組采用復合膜將金屬鋰進行包覆,而后將其置于pH值呈中性的水溶液中,與鋰離子電池中傳統(tǒng)的正極材料如尖晶石錳酸鋰組裝,制成了平均充電電壓為4.2V、放電電壓為4.0V的新型水鋰電。這一成果大大突破了水溶液的理論分解電壓1.23V。吳教授課題組發(fā)明的新型水溶液可充鋰電池(簡稱為“水鋰電”)的能量密度(即同樣大小、質量的情況下,每單位儲存電能的多少)比目前普遍采用的有機電解質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要高出了80%。
據(jù)吳宇平教授介紹,水鋰電是當今鋰電池研發(fā)的前沿和方向之一,它是用普通的水溶液來替換傳統(tǒng)鋰電池中的有機電解質溶液。傳統(tǒng)的鋰離子電池盡管具有諸多優(yōu)點,并且在民眾生活中應用廣泛,但是在大型的儲能系統(tǒng)中,用傳統(tǒng)方法制造的鋰電池成本高,對生產條件要求高,并且由于有機電解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我們迫切需要發(fā)展新型的低成本、易大規(guī)模生產、安全環(huán)保的蓄電池體系。由于水溶液的安全性能高,不會起火,離子導電率高,且成本也低,水鋰電已經成為下一代大型儲能電池發(fā)展的優(yōu)選方向。
據(jù)悉,復旦大學自2005年起就一直在開展水鋰電這一國際前沿領域的探索,相關研究成果曾發(fā)表在《德國應用化學》、《能源與環(huán)境科學》等國際權威的專業(yè)刊物上。在我國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下,至2007年復旦大學在新型水鋰電方面的研發(fā)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成果和科研水平開始居于世界先進地位。
在此次發(fā)表的最新成果中,復旦大學化學系吳宇平教授所帶領的課題組成員研究設計了全新的思路,并首次提出了鋰離子在該復合膜發(fā)生“電位穿越”的理論。鋰電池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依靠鋰離子在正負電極之間的遷移而產生電流的。這種遷移是在溶液中進行的。但是由于低電位的鋰離子會和水溶液發(fā)生電化學反應(析出氫,生成氫氧化鋰),從而使電池自身發(fā)生損耗,不能發(fā)生可逆充電,因此水鋰電研究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防止鋰離子和水在低電位發(fā)生反應。而采用原有的“極化”(即不斷嘗試使用新型的材料制作電極)解決方案,只能使水鋰電所產生的的電壓最多達到2.0V,而且充放電效率低。
- 西工大尹大川/鄧旭東團隊《ACS AMI》: 基于卵清蛋白和單寧酸的超穩(wěn)定涂層用于高分子材料表面親水改性和抗菌功能化 2025-02-16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劉志遠/澳門大學姜穎課題組招聘:聯(lián)培博士、博后 - 高分子材料/電子/生物醫(yī)學工程 2025-01-23
- 鄭州大學王建峰/王萬杰 Adv. Sci.:太陽-紅外寬光譜高吸收/發(fā)射高分子復合材料用于全天候輻射熱/冷收集與熱輻射能量轉換 2024-12-31
- 北化秦培勇/司志豪 AFM:基于層間化學共價作用構筑高性能TFC復合膜 2025-02-18
- 華南理工殷盼超教授 Angew:聚合物亞納米粒子超分子復合膜用于高精度納米壓印 2024-12-24
- 陜科大白陽/黃文歡 Small:可拉伸/自愈合/免粘接的電磁屏蔽/紅外隱身復合膜 2024-12-19
- 復旦大學崔繼齋青年研究員 Adv. Mater.:一種具有超快響應和大彎曲角度的光波導微型驅動器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