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青年教師在Angew.Chem.Int.Ed.上發(fā)表研究成果
2013-07-0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最近,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教師蔡春華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學術權威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發(fā)表了聚肽溶液自組裝構建仿病毒多級有序結構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DOI: 10.1002/anie.201210024)。Angew. Chem. Int. Ed.屬國際化學頂級期刊,影響因子13.46。
在該工作中,通過控制制備溫度和鏈段剛柔性等因素,發(fā)現聚肽嵌段共聚物與均聚物共混體系可以自組裝形成棒狀和球形的仿病毒多級結構,包括光滑纖維、超分子螺旋、算珠狀和毛線球等多種結構。這些多級結構都以均聚物為內核,聚肽共聚物在均聚物內核表面有序排列形成外殼。這一結構特點很好地模仿了病毒結構(病毒以DNA或RNA為內核,蛋白質亞基為外殼),可以作為模型病毒,開展相關研究。
蔡春華于2000年考入華東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本科專業(yè),2010年取得材料學博士學位,導師為林嘉平教授,后留校在課題組內工作。自他攻讀博士學位以來,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Biomaterials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累計發(fā)表論文21篇,撰寫英文專著2章。2012年,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實現了我校材料學科在該重要獎項上的突破。
林嘉平教授課題組以聚肽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教育部和上海市多個研究基金和人才項目的資助下,系統(tǒng)開展了聚肽的合成、自組裝和生物應用的研究,并開展了相關工作的計算機模擬。實驗和計算機模擬相結合,研究聚合物的自組裝行為已經成為課題組的一大特色。近年來,課題組在 Macromolecules、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Biomaterials、Chem. Commun.、Soft Matter、Langmuir等IF>3.0的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50多篇;應邀在Adv. Polym. Sci.、Chem. Commun.、Polymer等刊物上撰寫Review和Feature Article。課題組培養(yǎng)的博士畢業(yè)生中有2人獲得上海市優(yōu)秀博士論文、1人獲得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
目前,聚肽共聚物的多級自組裝研究已經成為課題組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在仿病毒多級結構成功制備的基礎上,課題組將研究工作拓展到了仿病毒結構的藥物載體研究、利用仿病毒結構開展實際病毒的生物機能研究(如病毒穿過細胞膜的過程),以及將仿病毒結構作為生物礦化的模板合成多級礦物材料等方面,并且已經取得了很好的初步成果。

(a)聚肽嵌段共聚物與(b)剛性或(c)柔性均聚物共混自組裝形成仿病毒結構:(d)棒狀;(e)球形

(a)聚肽嵌段共聚物與聚肽均聚物共混體系在不同的溫度下自組裝形成不同的纖維結構:(b)光滑纖維;(c)超分子螺旋;(d)算盤珠狀結構

聚合物多級結構的計算機模擬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