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沖擊難以避免
根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fā)布的公告,2010年,我國進口商品關稅總水平再度下降。對來自韓國、老撾、斯里蘭卡、印度等國的1767個稅目的進口商品,將實施《亞太貿易協定》協定關稅;對新西蘭商品將實施中國—新西蘭自貿稅率;對來自智利的7029個稅目的商品將實施中國—智利自貿協定稅率;對原產于新加坡的2753個稅目商品和港、澳產品實施零關稅;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將實施第四批正常關稅稅率。進口商品關稅的大幅下調,將引發(fā)更多甲醇進入中國市場。尤其中東一帶以天然氣或油田伴生氣為原料的低價甲醇,極可能以直接或“曲線銷售”的方式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甲醇市場產生更大沖擊。
由于中國經濟率先于世界其他經濟體復蘇,對包括甲醇在內的化工原料的需求會比較旺盛,加上國產甲醇受成本拉動價格上漲,拉大了與進口甲醇的差距,使貿易商有利可圖。因此,2010年,進口甲醇數量將在2009年激增的基礎上再度大幅增長,預計全年進口甲醇將達650萬~700萬噸,占國內甲醇表觀消費量的40%。國內甲醇供大于求的矛盾因此會進一步加劇,價格難以隨需求放大同步上揚,國內甲醇裝置年平均開工率也將維持在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