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电影天堂网,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jαpαnesehd熟女熟妇伦,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
首 頁
|
資訊中心
|
科學研究
|
群英聚首
|
會展信息
|
產業(yè)發(fā)展
|
新聞
|
學術會議
|
學科簡介
|
學者介紹
|
論文
|
專家學者-個人網(wǎng)站
|
研究成果與合作
|
招聘
|
基金申請專題
搜索:
請選擇分類
表征技術
學科簡介
學術論文
科教新聞
學者介紹
研究群體
學科綜述
|
高分子化學
|
高分子物理
|
高分子工程
|
通用高分子
|
功能高分子
|
分子表征
|
結構表征
|
性能表征
|
模擬技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論文
> 從相容到絡合,到組裝----論文背后的故事(江明教授在高分子科學系博士論壇的演講)
從相容到絡合,到組裝----論文背后的故事(江明教授在高分子科學系博士論壇的演講)
從相容到絡合,到組裝----論文背后的故事(江明教授在高分子科學系博士論壇的演講)
資料類型:
暫無
關鍵詞:
相容
絡合
組裝
論文
背后
故事
江明教
高分子
科學
博士
論壇
演講
資料大?。?/td>
所屬學科:
來源:
來源網(wǎng)絡
簡介:
1979年的春天,我到了英國Liverpool大學,那個時候已經(jīng)四十歲過了。二十歲我就從大學畢業(yè),可到了四十多歲我才開始我的研究生涯。 .攀登之旅 到了Liverpool以后我就面臨著第一次科研課題的選擇。當時因為我們是公派出去的,所以那邊的教授還是歡迎我們和他們一道工作,至少是一個勞動力。Liverpool大學有很好的高分子的傳統(tǒng),在歷史上是很優(yōu)秀的。當時有兩位老師都希望我跟他做,一個叫Bamford,他是FRS,就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非常知名的一位教授,在我去以前我就知道他的大名。因為他有一本書,“The Kinetics of Vinyl Polymerization by Radical Mechanisms”,我在出國以前就讀過的。他在自由基聚合方面是權威的,他的文章在不斷的發(fā)。還有另外一位,名氣要比他低的多,就是Eastmond,他也是做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以前是Bamford的學生,后來他有了自己的課題組。但他的重點轉到multicomponent polymers, 就是多組分聚合物,當時這個是一個新興的方向。就是把多種聚合物放在一起,看它的物性,看它的結構與性能的關系。我做了一些比較,如果跟Bamford,發(fā)文章是沒問題的。但從學科上講,當時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基本的一些東西已經(jīng)確立,很難有比較大的發(fā)展。從將來回國后的工作來講,也難有大的貢獻,國內已有很多人在這個領域工作。而多組分聚合物,雖然很不成熟,導師的名氣也不是很響,但是我覺得可能會學到一些很實際、很有用的新東西,有助于回來開展工作。所以我選擇了Eastmond。今天回想這件事,我覺得還是做了一次很正確的課題選擇。大家知道,我在二十歲的時候就離開大學的學習,作為一個大學教師,過了二十多年我才有機會,真正安下心來從事一點學習和研究,所以我是多么珍惜這個機會,這是可以想象的。在國外的兩年我真是“如饑似渴”,學理論,打基礎,做實驗。然后到了1981年的春天,也就正好是我出國兩周年的那一天,我就回來了。 回到復旦,我就面臨著自主的選題。我當然希望繼續(xù)研究“多組份聚合物的物理化學”。很巧,當時遺傳所剛進口了一臺非常好的 Hitachi 電子顯微鏡,這對我研究多組分聚合物的形態(tài)非常有利。同時我們教研室有幾位老師,在HIPS, SBS等方面都在做工作,有一個比較好的做多組分聚合物的氛圍。所以我就決定以多組分聚合物的物理化學作為主要的方向來做。那么具體做什么呢?其實這個問題我在國外已經(jīng)考慮過,在閱讀文獻的基礎上,我有了一些想法。就是關于block polymer和homopolymer,嵌段共聚物和均聚物的相容性的問題,我對它很有興趣。 block polymer含有A和B兩種嵌段,它和均聚物的A或者B放在一起,是不是相容,這個問題非常有高分子特色。因為你想,均聚物的A和block A,它們化學上是完全相同的東西,從我們傳統(tǒng)化學的觀點來看,它們不存在相容不相容的問題。同樣的東西當然無限相容。在高分子中就不一樣了。嵌段共聚物本身形成微相分離,那么你再將一個homopolymer加進去的時候,就牽涉到熵的變化,它就不會是無限相容。這里大家看到的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日本京都大學的Hashimoto和Inoue,發(fā)表在1970年,當時他們還是學生或博后,現(xiàn)在早已是日本科學界的領軍人物。他們發(fā)現(xiàn)這個相容性不是無限的。但是只要homopolymer的分子量比block要低的話,它就會相容,溶解度非常非常大。但與此同時,我的老板在英國做的工作,用的聚合物叫ABCP,比較復雜結構的高分子。它里面最簡單的部分,是H型的。兩個A鏈,當中一個B鏈把它們連接起來。他用這個ABCP再加均聚物A進去,發(fā)現(xiàn)溶解度非常小。所以他認為通常情況,homopolymer與block polymer由于不利的熵的效應是不相容的。這兩個觀點實際上是對立的。不過很有趣的是他們在文章里并不辯論,而是各講各的。這在科學文獻上是常見到的,如果我做的結果和別人不符合,不一樣,而且也沒有辦法來說服別人,那么我就先把我的結果發(fā)表了再說。但是我仔細的看了兩方面的文獻,我覺得這里面是有很清楚的分歧,原因雖并不清楚,但我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他們用的copolymer的architecture不太一樣,所以可能會有影響。今天我體會到,文獻上的分歧很可能就是一個新的生長點。當時我下決心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利用我們合成上的長處,我們可以做各種各樣的architecture的高分子,我們可以做比較。所以首先我們就做了很簡單的接枝共聚物, poly(butadiene)為主鏈,帶1-2根polystyrene支鏈的接枝共聚物,它的architecture很簡單。我們發(fā)現(xiàn),當加入均聚物的分子量很小的時候,溶解度非常大,所以基本上支持了日本學者的結論。但是不能就此滿足,我們還可以做更加復雜的,所以我又做了和Eastmond 一樣的ABCP。他用的ABCP加上和主鏈一樣的均聚物A,而我加入和支鏈一樣的均聚物B,就發(fā)覺它的溶解度也是非常非常小。接著我們做multibranch graft,就是主鏈上帶了很多支鏈的,然后再加和支鏈相同的均聚物進去,結果溶解度也很小。綜合分析這些結果,就會發(fā)現(xiàn),凡是溶解度大的,都是共聚物的architecture,就是構筑很簡單的。凡是溶解度小的,都是共聚物構筑很復雜的。所以實際上就存在一個block copolymer的“architectural effect”。到這時,這個問題的基本結論已經(jīng)有了。但是要使它更有說服力,必須要拿出更過硬的證據(jù)。那么我們就想到了用陰離子聚合的方法,因為陰離子聚合可以得到結構確定的共聚物。我們合成了兩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和四臂星型共聚物。它們的化學組成完全一樣,只是architecture不一樣,看它們和均聚物的相容性。這工作是我的第一個碩士生曹憲一做的,他非常非常的勤奮,真是個拼命三郎,。他在碩士期間就做了這樣好的工作。他比較了這三種共聚物和均聚物的相容性。對于兩嵌段的,溶解度非常大;三嵌段就低得多,到了四臂星型,溶解度就更小了,非常的有規(guī)律性。所以,綜合了所有這些結果,我們就提出了相容性的共聚物architectural effect效應,也就是說,共聚物的構筑architecture越是復雜,它們形成微區(qū)的時候構象限制就越大,因此和均聚物的相容性就越小。后來還做了一些統(tǒng)計力學理論工作,使實驗結論得到理論支持。這樣,我在91年的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上發(fā)表了一篇評述文章,綜合報道了這些結果。在87年得到了中國化學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還有89年國家教委的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個王葆仁獎只有300元獎金,但是我還是很珍惜的。這是用高分子界的老前輩,也是我國高分子科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王葆仁先生生前捐獻的1萬元建立的。大家也許覺得可笑,1萬元可以建一個獎?但是這在當時還是很不容易的,王先生是用他的稿費捐獻的,這是一個義舉。不過很有趣的是,我想我對王先生的這個獎還是有“回報”的。怎么這么說呢?王先生和我是同鄉(xiāng),我們還是校友,都是揚州人。他的墓地,非常巧,和我的父母親墓地是毗鄰的,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做鄰居了。我每次回去給我父母親掃墓的時候,我從來不會忘記給王先生三鞠躬。這也算是“回報”吧(笑聲)。這項研究工作做完以后的這些年來,你們查文獻就知道了,還是得到了很好的反響,比如像美國的Texas大學做Blend的權威Paul教授,在89年的工作里就大段的引用我們的工作,并且指出他們關于PPO和SBS的實驗結果完全支持我們的結論。應該說回國以來的第一炮打的還是比較響的,初戰(zhàn)告捷。這也促使了我的研究風格的逐步形成,怎樣一個風格呢?我想就是要在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學兩者之間的結合上下功夫。我不是真正高分子合成化學家,但是為了高分子物理化學研究的需要,我們可以自己合成我們所需要的高分子,用來做進一步的研究。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有了一個比較大的發(fā)展空間。 好,談談下面進一步做些什么事情。在80年代中后期,有關嵌段共聚物相容性和結構的研究,國際上有非常好的工作出現(xiàn),如日本的Hashimoto教授等等,主要用中子散射和X散射的方法,把這些問題的研究提到定量的高度上。這對我們說就有困難了,因為我們沒有那么先進的儀器,理論上的準備上也是不足的。所以這時候硬要和這樣的強手去拼搏,也不是一個很明智的做法。與此同時,我注意文獻的調查,我發(fā)覺在當時有一個很重要的新興方向,就是在高分子共混物中通過引進特殊相互作用,特別是氫鍵作用提高相容性,是一個誘人的方向。當時看到了美國Brookly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的T.K.Kwei等人做出的工作,他們把聚苯乙烯里面引進了一些含羥基的單元,只要1~2%的含羥基單元引進去以后,它就和PMMA等聚甲基丙烯酸酯類形成氫鍵,就可以使兩者由不相容轉變到相容。我覺得就我們的水平來講,做這類工作是很實際的。我們可以做各種各樣的高分子,通過改變它的組分把氫鍵引進去,改變引進的氫鍵的濃度。同時我們在研究方法上也有特點,因為他們只用了一個DSC來表征,很不全面的。而我們的透射電鏡已經(jīng)掌握得比較好了,所以完全可以發(fā)展。另外我們也開始做熒光標記光譜法,所以就可能通過幾個方法的綜合,把這個問題做得更深入一點。所以選了這個課題。這課題的總的思想,應該說還是從外面文獻上借鑒來的。這個課題開展得也是比較順利的,對多種體系,用多種方法證實了同一個結論,即很少量氫鍵基團的引入就可以把不相容變成相容。但是,這樣也只是對文獻已有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沒有太多創(chuàng)新的東西。真正創(chuàng)新的東西源于后來熒光光譜方法研究的結果。在兩個不相容高分子共混物A和B里面,我們分別引進熒光的給體和受體,donor和acceptor。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它們不相容的話,donor 和acceptor不能接觸到一起,那么它們之間熒光能量轉移非常的小。如果共混物從不相容轉變到相容的話,這能量轉移就會有一個跳躍,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上。我們確實發(fā)現(xiàn),只要成氫鍵的基團達到1~2%的時候,就會有個突躍性的增長。如果我們到此為止,說熒光光譜的結論跟TEM,DSC是一致的,那也可以“交差”,也可以發(fā)文章了,但這樣我們就會失去下面的更精彩的文章了。當時我的碩士生陳文杰做了很好的貢獻,我們不滿足于看到當羥基含量到2%時達到完全相容,而是要問,如果再增大羥基含量會怎么樣?我們就繼續(xù)做下去,做到含量8%,10%,20%….就發(fā)現(xiàn),到了5~8%這個范圍,另一個新的突躍產生了,也就是說這個能量轉移,比相容體系還要高。就是說在這樣的共混物體系里面,兩種鏈之間的接觸程度已經(jīng)超過了miscible體系, “more miscible than miscible”,這是很難想象的。所以實際上這應該是一個新的物理狀態(tài)。為了證實上述實驗是完全可靠的,我們又做了另外一個體系,得到完全相似的結果。于是我們就在Polymer上作了報道,提出,當氫鍵密度很高時,可能有物理交聯(lián)結構,或鏈和鏈之間有結構互相配對。但實際上還沒有說到點子上。我們進一步大量研究文獻以后,發(fā)覺文獻上有多人做高分子絡合物的研究,比如說PEO,它每一個鏈節(jié)上都有醚鍵,而PMAA聚甲基丙烯酸,每一個鏈節(jié)上都有羧基。如把它們的水溶液混合,這羧基上的羥基就會和醚鍵有氫鍵作用,每個鏈節(jié)和鏈節(jié)之間都有這樣的氫鍵作用,所以兩種高分子就形成“高分子絡合物”,并從水溶液中就很快沉淀出來。很多人研究過這個事情。文獻的閱讀是對我們很大的啟發(fā)。我想,雖然我們的體系不是每個鏈節(jié)上都有氫鍵作用基團,但氫鍵基團增加到一定程度,也很可能形成了高分子絡合物,所以鏈間的非輻射能量轉移就比一般的相容體系大的多。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個觀點,我們做了大量溶液方面的研究,特別是光散射的研究,有一部分工作是和香港吳奇教授合作的。對于溶液,做光散射,粘度,非輻射能量轉移熒光光譜,也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方法研究本體狀態(tài)的共混物。研究結果歸結到一個共同的結論:在不相容體系中,隨著氫鍵作用增強,會轉變?yōu)橄嗳蒹w系,繼而變?yōu)楦叻肿咏j合物。也就是說,產生了不相容-相容-絡合的轉變。即所謂miscibility-miscibility-complexation transition。這樣一個結論,實際上溝通了兩個領域。為什么這么說呢?向不相容高分子中引入氫鍵作用,使它變成相容體系,這叫做氫鍵增容,很多人做過;但另外一方面,就是AB兩種高分子,它每個鏈節(jié)上都各有氫鍵受體或者給體,它們在水溶液中會形成高分子絡合物,也有很多人做。它們兩個驅動力都是氫鍵,但是這兩個領域的研究竟然從來都是互不相干的,這是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而我們的結論說,這兩個現(xiàn)象的驅動力是同樣的,因而他們本質上是一致的,可以轉化的,這就把這兩個領域溝通了起來。我們就這個主題發(fā)了很多文章。特別是,我們在1999年在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上發(fā)表了一篇評述,標題是“Interpolymer complexation and miscibility enhancement by hydrogen bonding”,題目就表明,這兩者都出之于hydrogen bonding,這是我第二個階段的中心工作。這些結論到現(xiàn)在都還很廣泛地被這個領域的工作者所引用,很多人明確的講,他們的實驗支持我們的結論。這成果得到了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工作做到這個程度,便又面臨新的挑戰(zhàn)。我們當然也可以繼續(xù)做下去,再選幾個體系,看看它的絡合行為,這樣做當然省力,同學發(fā)表文章,畢業(yè),也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覺得這是不夠的,我們應該把這工作從質的方面有所提高,有所發(fā)展。很巧就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一個新的契機。自然科學基金委在九九年公布了一個重大項目的指南,要大家投標申請,標題是“有序高級結構聚集體的形成和構筑”,是涉及超分子化學領域的題目,它要求做的對象必須是“有序高級結構”,如果能夠申請到這個項目,我們繼續(xù)延伸和發(fā)展有關絡合的工作就有希望了。乍看起來我們做這個問題是困難的。你們看,這里有A,B兩種高分子,A鏈上有很多proton donor的基團,B鏈上有很多proton acceptor基團。當它們放在一起的時候,一個高分子鏈A會和很多B鏈結合在一起,同時,一個B鏈也會和許多A鏈結合在一起。這樣,勢必形成一個無規(guī)的聚集體,這似乎是由它絡合過程的本質所決定的。因此,要用這種體系來形成所謂regular structure,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路。在基金委發(fā)布這樣一個項目時,我們確實已有一些新思路在腦海中形成,也有了很初步的結果,所以我們就大膽的去申請。這個項目我聽說一共是有四十多份申請,經(jīng)初步評審以后選了16份到北京進行口頭答辯。而當時的這類大課題政策,就是要向年輕人傾斜,而我那時已經(jīng)過了六十歲了,但是為了課題的發(fā)展,我還是得去跟這些年輕人拼搏一下。我內心還是非常重視這樣一個答辯的,每個人的答辯時間為20分鐘,為此我準備的時間,我想絕對不止20個小時,可能是40個小時或者更多,總之是逐字逐句的推敲。我在自己的研究小組里面預講過2次,讓我們同組的老師,讓我們的同學為我算時間,提問題,糾正錯誤等等。最后我同十多位年輕科學家一起答辯。結果呢?從基金委同志那里我聽說到一個非正式的評價:“姜還是老的辣”….拿到這樣一個基金資助,就給我們99~03年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條件。我們要走自己的路,要通過polymer-polymer complexation 來得到regular structure。 說到regular structure,在高分子中研究得最深、最透的一種就是嵌段共聚物的micellization,可以得到核-殼納米結構,我們不走這條路。通過幾年努力,我們現(xiàn)在終于能夠通過完全不同的途徑,不用嵌段共聚物,只用均聚物和無規(guī)共聚物,通過complexation的辦法來實現(xiàn)這種結構了。怎樣做呢?這里沒時間展開講,因此我僅舉兩個例子: 第一,我們還是用兩種高分子,一種高分子主鏈上無規(guī)分布了很多proton acceptor的基團,而另一種高分子,分子量稍小一點,大約幾千左右,重要的是通過合成的控制,將proton donor的基團只限制在它的端基上。當這兩種高分子處在他們的共同溶劑中時,由于proton donor和proton acceptor的高分子產生氫鍵,就形成以含proton acceptor的高分子為主鏈和含proton donor的高分子為“接枝鏈”的“接枝聚合物”。然后,再把共同溶劑改變?yōu)檫x擇性溶劑(主鏈的沉淀劑),主鏈就會沉聚起來。但是,由于氫鍵作用,聚集成的小粒子會連接著很多帶有proton acceptor的高分子支鏈,由于這些可溶的支鏈的保護作用,不會形成宏觀沉淀,會穩(wěn)定住它,最終形成一個所謂的NCCM(Non-covalently connected micelles)。它的結構與嵌段共聚物形成的膠束非常相似的結構,但是它們有不同,NCCM的核-殼結構之間沒有共價鍵的連接,只有氫鍵連接。這種NCCM是一種全新的高分子膠束,誕生在我們復旦大學。 第二,我們可以放棄將proton donor基團僅限定在高分子鏈的端基上的要求,我們還是用普通的proton donor A高分子和proton acceptor B高分子。不過我們把它們分別溶解在它們自己的溶劑里面,但是,B高分子的溶劑必須是A高分子的沉淀劑。然后把A的溶液滴加到B溶液,A就會沉聚下來,但是由于A和B之間有氫鍵相互作用,所以在A剛形成很小的粒子時,B很快就會向A的周圍聚集。因為A和B間有氫鍵作用,而且B是可溶的,A的小粒子就被B穩(wěn)定住,這樣我們也得到NCCM。 還有重要的一點,在NCCM里面,核和殼之間是沒有共價鍵連接的,這樣我們就可能用簡單的方法獲得空心球。我們把NCCM的殼部分先交聯(lián)起來,把膠束結構固定住,然后改變溶劑,使之可溶解核部分。隨著核的溶解,并逐漸擴散出NCCM的殼層,最后得到空心球??招那虻囊粋€優(yōu)勢就是它有很大的內部空間,可以裝載(Loading)很多其它的東西。這里是一張我們的膠束的TEM圖片,博士生竇紅靜得到的。大家可以看到這膠束的殼層和核部分界面非常清晰,核和殼的密度對比非常清楚,殼部分密度比較低,是相對比較疏松的堆積體。這些micelle的照片清晰、漂亮,最能反映膠束的核-殼結構。如果有哪位看到文獻報道的micelle比這個更為漂亮,請告訴我,我似乎還未見到更好的。對這個膠束,在我們實驗室稱它為Miss Micelle,如果有世界micelle 小姐的選美比賽,我愿意送她去參加評比,可能不用包裝就能夠奪冠.(笑聲)。這張是我們得到的空心球的圖像,有非常清楚的外殼和內層之間的對比,文獻中也少見,是江南大學劉曉亞老師在我們實驗室得到的。 再有,我們可以用rod-like剛性高分子和比較柔性的高分子,通過氫鍵相互作用構建micelle,由于剛性鏈的自身平行排列的趨向,在它們的共同溶劑當中,它們直接就形成空心球,這個工作我們發(fā)表在JACS上面,后來又做了詳盡的研究。這項研究還促成了我們組里的girl-boy self-assembly, 結合得比共價鍵還牢(笑聲)。 以上的事實說明,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不同的路線,利用化學的多變性,構建出很多新的膠束結構,空心球。最近我們又有了一些新的發(fā)展,如,發(fā)展了很多在水相體系當中的空心球和膠束結構,它們是有環(huán)境響應特性的,顯然這對于在生物醫(yī)藥方面的應用會大有好處。以上講的這些路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block copolymer free的路線,即不需要使用block copolymer。不過我們也沒有放棄對block copolymer的研究,但我們不是簡單地重復文獻中在選擇性溶劑中形成Micelle的路線,我們尋求更多新的導致micelle的路線。這就是陳道勇老師帶領同學在研究的,小分子誘導的block copolymer膠束化,這也是很有特色的研究。另外一塊就是姚萍老師帶領同學,用了很多天然的高分子組合,有蛋白和蛋白的,蛋白和多糖的,讓它們結合起來形成micelle,這種micelle由于組成都是天然的、無毒的,可以發(fā)展成為完全可食用的膠束,因此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這第三階段即“組裝”階段的工作,比較我們以前的,是大大的推進了一步,從創(chuàng)新性和系統(tǒng)性上看都上了個新臺階。 幸福之源 從79年開始做科研,至今已二十五年了,在這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總體來講我是很樂觀的,過得很愉快的。我和同學們說說我這種快樂和精神享受來自何處。第一個,就是我剛講的,我充分享受到自由選題的樂趣。回顧科研工作多年,從來沒有哪個領導直接對我的選題干涉過,不讓我做什么或者指定我一定要做什么,這種事情從來沒有發(fā)生過。課題選擇完全是由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定的,也就是curiosity-driven,完全由“好奇心”驅使去做,從深究問題的科學內涵來提練出問題,去尋找自己想做的問題,并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這是最愉快的事情。不過,照這樣講的話,大家都只想做這類研究,很少有人去做開發(fā)性的研究,更少人去企業(yè)里去從事研發(fā)工作了。其實事情不會這樣。這里牽涉到很多得和失的關系。是的,我們是充分享受到自由選題的愉快,但同時,我們也要失去一些東西。失去什么呢?與同資歷的人相比,他們在工業(yè)部門,從事研究開發(fā),他們的收入要比我們多得多。我的學生,即使是剛獲得博士學位的,如找到好的位置,收入也比我要多,在國外情況也是如此。但在那些單位工作,他是不能這樣的自由的,他們從事的研究由市場決定,由領導決定。很急的時候,可能要加班加點把某項研究趕完,一旦發(fā)現(xiàn)市場不再需要了,老板也許會要求你明天就必須把它停掉,哪怕你對這個課題再有感情,你也不能再繼續(xù)下去了。所以我們在這之間可以做取舍。同學將來畢業(yè)擇業(yè)就要考慮到這一點。如果你對研究工作,對基礎研究,真的有興趣,在“業(yè)余”時間你愿意投入更多,那么你來做,就會得到很多幸福,但同時你也要準備失去很多東西。作科學研究是“沒完沒了”的,各種需要和新問題不斷的出現(xiàn),迫使你不斷地學習,這樣,你就必須要放棄很多,比如生活上的享受,你的業(yè)余的快樂,業(yè)余的休閑時間,都會損失很多。二十多年了,我的假日總是很忙,每次寒假、暑假開始之前心中早有了規(guī)劃,因為這時同學比較少,比較安靜,可以抓緊時間完成幾篇文章。即使如此,我總是覺得有太多的知識要我去學,太多的事情等著我去做。 快樂還來自于所謂的成就感,從我剛剛講的我們幾個主要的科研階段所做的一些事情,大家也許已能體會到這一點。當然還有一些項目我沒有講到。比方說,我們還做過水溶性高分子的疏水締合的問題,也就是在水溶性高分子鏈上引進少量疏水基團,這疏水基團在水相中會締合起來,從而產生一些很有趣的性質,我們與章云祥老師合作做過這方面的研究。我們是用碳氟鏈來修飾水溶性高分子的,必須要測定和表征疏水微區(qū)的形成。用熒光光譜的方法,即用Pyrene來做探針是很方便的。一旦微區(qū)形成,Pyrene就會進去,熒光就會有很強的效應。別人對碳氫微區(qū)的工作已經(jīng)進行了很多,所以我們也用這個方法來做。但是發(fā)現(xiàn)不行,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說明不了問題,為什么呢?很快就想到了,pyrene雖在碳氫微區(qū)里能夠很好的溶解,但可能不能在碳氟鏈的微區(qū)內溶解。那么怎么辦呢?我們是化學家,我們很容易想到,在這個pyrene上接上很短的碳氟鏈。這個工作從有機化學的角度來講,很容易做到。用這個碳氟鏈修飾過的pyrene來做探針,問題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結果發(fā)現(xiàn)可以顯示很好的熒光效果。李梅做了相當完整的數(shù)據(jù),變化了好多條件,但是里面也有很多很難解釋的東西,特別是它接上碳氟鏈以后在有機相里面的一些熒光表現(xiàn),很迷惑不解。為寫論文,我就一個人悶在家里,大約有十多天,完全集中精力和時間來鉆研這個問題??戳舜罅康南嚓P文章,逐漸了解和領悟了難點,直到豁然開朗了,把問題都解釋得清楚了,便一氣呵成地寫完一篇長文章,最后這篇文章得到Macromolecules雜志referee的很高的評價,對四個指標全部給出了“excellent” 的評分。這篇文章迄今為止是我單篇文章SCI引用次數(shù)最高的。特別是,我們發(fā)明的這個探針已被法國,日本的實驗室相繼應用,用在各種不同的含碳氟鏈的微區(qū)體系里面,都得到了成功。這不是一項很復雜的研究,但成果很實在,老外也跟著用了,這當然給我?guī)硖貏e愉快的心情,可能這是從事其他職業(yè)的人難于享受到的一種快樂。 再有,我想我的快樂還來自于真誠的合作。我們有好幾次很成功的合作,包括早期在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相容性方面,我們和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謝涵坤老師的合作。他是搞理論物理的,我們一起來解決共聚物和均聚物相容性的一些理論問題,在八十年代后期就發(fā)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對水溶性高分子疏水締合問題,我和章云祥教授在物理和化學方面做了一些分工,合作也是非常的愉快。跟吳奇教授的合作就更多了,我們一起合作了十多年,我們合作的一部分內容在去年得到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很有趣的是,我們合作很多年,但是我們并沒有一個合作的課題,就是說我們沒有一個課題是共同享有經(jīng)費的。但是我們有共同的興趣,它驅使我們在一起來作研究,我們從來沒有為成果的分享產生任何的隔閡。在我看來,我們是搞科學的,應是客觀的,也容易對自己在合作項目里的貢獻的大小有個科學的客觀的判斷。然而不成功的合作總常常出現(xiàn),很多是由于為了某種目的,想夸大自己的貢獻。如果大家都真正客觀地對待的話,合作總是互補的,總是相互有利的,也就不會出現(xiàn)不愉快。不過,客觀地講,現(xiàn)在的一些評價體系是很有問題的,什么“第二單位的貢獻不算”啊,“第二作者的貢獻不算”啊,這樣大家都搶第一單位和第一作者,那怎么會合作得很好?當然這個不是我今天要在這兒討論的話題。 接下來我想說,愉快的心情還是來自于和同學們多年來的相處。這里列出的是歷年來我組已取得學位的同學的名字,包括謝靜薇,陳道勇和姚萍老師培養(yǎng)的同學。我們和那么多碩士生,博士生同學相處過,他們在研究工作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以上所講的成果,都是由他(她)們做出來的。多年來我和一批又一批得同學們相處,在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這樣也促使我努力地去思考。所以即使我現(xiàn)在到了六十多歲,我還能保持一種比較年輕的思維方法和狀態(tài)來考慮問題,我覺得這是因為受到同學們的感染。我的老同學們,同齡的老同事們都已經(jīng)退休了。如今和他們在一起談到的,主要是幾個主題,保健,就是如何維護自己的健康;旅游,就是如何玩得開心;還有就是孫兒孫女的趣事,天倫之樂。跟同學在一起就不會談這些了,同學會不斷地提出科學上的問題,希望我們一起去探討,去解決。接觸了這么多的同學,他們的能力是有高低的,性格也有差異。但總體上他們都是一些優(yōu)秀的青年,大家都有一種很強烈的愿望到復旦來學習,走科學的道路,所以是一個優(yōu)秀的群體。跟同學們相處,共享研究的成果,確實是非常非常愉快的事情。近年來我還不斷從他(她)們那里得到好消息。張廣照和劉世勇在中國科大當上了“百人計劃”教授了,楊澍和祝磊在美國當Assistant Professor了,徐世愛在華東理工大學被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還有更多的在企業(yè)界做得很好的。再有,有人提職了,買了新房子了,生了胖兒子了,也沒有忘記讓我分享他們的快樂。 關于我為什么能保持快樂,我講了許多,但似乎忘了講最根本的一點,那就是,我見證了我們國家這20年的巨變,伴隨他從深淵中掙扎出來,一步步邁向光明。見證了我國的化學研究從世界墊底到今天成化學論文的世界第三大國,也為此流了汗水。這是真正的幸福之源。 想不到一口氣講了那么多。你們齊聚一堂,全神貫注,甚至許多同學站著聽到現(xiàn)在,這讓我興奮起來了。謝謝同學們!
上傳人:
上傳時間:
2005-12-26 11:09:01
下載次數(shù):
7811
消耗積分:
4
立即下載:
好
1人
中
1人
差
1人
友情提示:
下載后對該資源進行評論,即可獎勵
2
分。
報告錯誤:
1.下載無效
2. 資料明顯無價值
3. 資料重復存在
相關評論
共有
0
人發(fā)表評論
更多評論
你還沒有登錄,無法發(fā)表評論,請首先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資源由網(wǎng)友推薦,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屬于原版權人,如果不慎侵犯到您的權利,敬請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撤除。本站中各網(wǎng)友的評論只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觀點。
最新上傳資料
·
Exploration(即時IF:20)-Mul...
·
Perspectives on preparation o...
·
(JAPS) Polyaniline Nanocompo...
·
Magnetic Nanocomposites for E...
·
在新生研討課建設高分子科普網(wǎng)站...
·
Micron-Sized Liquid Crystalli...
·
Learning from Nature: Constru...
·
Spider Silk and Bioinspired S...
·
201. Electrospun Fibrous Memb...
·
中國敏度敏感凝膠研究------回顧...
·
Bioinspired Micro-/Nanostruct...
·
吸附法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進展
·
石墨烯基高分子復合材料的研究進...
更多>>
熱點資料
·
高分子科學的若干前沿與進展
·
中國高分子工業(yè)技術進展
·
中國高分子科學的發(fā)展概況與趨勢...
·
課題選擇的經(jīng)驗之談----江明教授...
·
從相容到絡合,到組裝----論文背...
·
中國高分子研究大事記
·
展望21世紀化學
·
美國麻省大學的高分子研究
·
高分子與涂料工業(yè)
·
對《高分子物理》課程教學與教材...
·
全面提升高分子物理課程的教學質...
·
中國大陸高分子科學發(fā)展現(xiàn)狀及情...
·
隱身吸波材料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更多>>
相關資料
·
小角中子散射技術及其在大分子結...
·
Synthesis of Aromatic Polyest...
·
在新生研討課建設高分子科普網(wǎng)站...
·
具有隔離結構的RGO/UHMWPE電磁...
·
盤狀液晶高分子及多聚體的合成與...
·
碳納米材料高壓原位誘導壓電聚合...
·
基于超細纖維網(wǎng)絡的導電高分子復...
更多>>
互聯(lián)網(wǎng)站:
中國塑料技術網(wǎng)
|
中國流變網(wǎng)
|
中國化學儀器網(wǎng)
|
化學化工論壇
-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導航
-
商業(yè)合作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服務條款
-
建議投訴
-
聯(lián)系我們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7 Polym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聚合物網(wǎng) 版權所有
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