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工程人員最新開發(fā)的一種生物兼容性支架,可像“魔術貼”一樣將成片跳動的心臟細胞“扣”在一起,從而使裝配功能性心臟組織變得像搭鞋扣般簡單。
參與研究的多倫多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生張博洋向記者描述稱,心臟由許多條狀心肌纖維組織編織而成,“如果將單條纖維看做一維結構,(修復受損心臟的)第二步就是創(chuàng)建一個二維結構,然后將其組裝成三維結構!
兩年前,張博洋所在的團隊曾發(fā)明出“生物線”(Biowire),模仿肌肉纖維在心臟中的生長方式。最新研究則將“生物線”技術從一維空間擴展到三維空間。他們用特殊聚合物POMaC創(chuàng)建出可供細胞生長的二維網格。該網格可裝成類蜂窩狀,不過其孔洞并非對稱,一邊要比另一邊更寬些。這一網格結構給細胞提供了一個“排排坐”的模板。當用電流進行刺激時,心肌細胞會收縮在一起,從而導致柔性聚合物發(fā)生彎曲。
研究團隊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的論文稱,將T形“柱子”綁定在蜂窩上,當?shù)诙䦟盈B加其上時,這些“柱子”就會像小鉤子一樣,穿過蜂窩孔洞扣結到位。這如同魔術貼(粘扣帶)上的塑料鉤和環(huán),設計的靈感來自植物為將種子黏在動物身上而生成的鉤刺。
張博洋表示,該技術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在3個方面:“魔術貼”結構使心肌組織組裝更迅捷;可讓細胞聚合成心肌組織所需的條狀纖維,幾層網格疊加時類似彈簧,其上的細胞可伸縮跳動;可隨意組裝和拆卸的功能能用在許多研究領域。
該項技術最終將用來創(chuàng)制可修復受損心臟的人造組織,其模塊化性質可使為病人定制移植物更容易。未來這些微型模塊或可構建出手術所需的任意尺寸組織,而且聚合物支架本身可生物降解,會在短短數(shù)月逐漸分解并被人體吸收。
- 華工殷盼超教授 AFM:多孔液體功能調控微觀機制 2023-01-07
- 南開大學張振杰課題組 Angew:仿生策略構建自振蕩濕度驅動器 2022-11-29
- 杭師大劉俊秋教授團隊 Angew:基于單鏈柔性聚合物構筑的pH門控型人工鉀離子通道 2022-08-31
- 中科院遺傳發(fā)育所戴建武/趙燕南 ACS Nano:仿生脊髓纖維引導脊髓損傷后軸突再生和再髓鞘化 2023-12-15
- 浙江大學王征科課題組:多層次結構、高礦物含量支架材料在骨修復中的應用 2023-05-01
- 上海交大朱麟勇教授(國家杰青)課題組擬面向海內外招聘博士后若干名 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