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2016-07-28 來源:科學網
在太陽能電池家族中,可溶液制備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因其具有成本低,重量輕、柔性好、顏色可調、易于制備大面積、半透明電池板等獨特的優(yōu)點而成為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1992年Alan J. Heeger教授組發(fā)現(xiàn)了共軛聚合物和富勒烯之間存在超快的電荷轉移,并在1995年實現(xiàn)了由溶液制備的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PCBM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此后,在過去的20余年里,人們先后在共軛聚合物吸光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器件的工作機理、活性層形貌與電子給-受體分相行為的調控、界面層的影響與低成本器件工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使得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至11%左右。適時地回顧這20年走過的歷程將有利于進一步推進該領域的發(fā)展和推進大面積印刷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板產業(yè)化進程。
最近,由瑞典Linköping University(林雪平大學)的張鳳玲教授、OlleInganäs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周印華教授和德國Dresden Universityof Technology (德累斯頓工業(yè)大學)KoenVandewal教授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已在《國家科學評論》(http://ns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3/2/222.full)2016年第2期發(fā)表。該綜述主要回顧了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活性層中的聚合物材料由寬帶隙向窄帶隙材料的認識和發(fā)展過程;器件工藝的同步發(fā)展,包括活性層形貌、界面功函數(shù)調控以及非真空過程制備電池的實現(xiàn)等;對器件工作機理的逐步理解,包括電荷轉移(CT)態(tài)、載流子遷移率等對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和填充因子的影響等和對未來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器件結構、工藝及集成應用等方面的建議和展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綜述的4位作者分別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器件工藝和器件物理方面做過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他們的工作曾為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發(fā)展做出過引人注目的貢獻。2014和2015張鳳玲教授和Inganäs教授連續(xù)2年入選湯森路透社的材料科學“高被引科學家”。周印華教授在低功函界面修飾及聚合物電極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率先引入聚乙烯亞胺及衍生物(PEI和PEIE)修飾各種電極提高有機光電器件的效率(Science, 2012, 336, 327)。目前該界面材料已成為提高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性能的關鍵因素而被廣泛應用于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及其他光電子器件中。Vandewal教授在器件物理方面做出了先驅性的工作,他發(fā)展的電荷轉移態(tài)與開路電壓的關系及理論已被廣泛采納并應用于分析太陽能電池的能量損失和進一步提高開路電壓及能量轉換效率。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 AFM:穿山甲鱗片結構啟發(fā)的高強度可修復超分子水性聚合物網絡 2025-04-04
- 南工大材料學院 CEJ:自主表面工程驅動雙連續(xù)相復合材料實現(xiàn)電/熱雙導性能的可持續(xù)提升 2025-04-01
- 中山大學腫瘤醫(yī)院楊江教授 JCR:可吸入式pH響應型電荷反轉聚合物-siRNA復合物用于ALK融合陽性肺癌靶向基因治療 2025-03-31
- 南科大何鳳教授、華科大邵明教授 Angew:新型柔性連接電子受體助力高性能可拉伸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3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EM:控制第三組分分布實現(xiàn)高性能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0
- 南科大郭旭崗/馮奎/廉卿團隊 Nat. Mater.:基于氰基功能化n-型高分子半導體電子傳輸層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