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納米藥物具有廣泛和迫切的臨床使用需求,但目前商品化的納米藥物在療效上未有顯著改善。因此,進一步提高療效是目前抗腫瘤納米藥物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分析納米藥物體內(nèi)運輸過程發(fā)現(xiàn),設計的納米藥物均依賴于腫瘤血管的超通透作用(EPR作用)進行外滲效(extravasation)、而人腫瘤EPR的不確定性和高度異質(zhì)性、以及較大尺寸的納米藥物難以在致密的實體瘤中滲透,是限制納米藥物在臨床上發(fā)揮療效的主要瓶頸所在。在分析總結了所報道的方法的基礎上,提出利用基于細胞消耗ATP的主動內(nèi)吞和外排的胞吞轉運(Transcytosis)是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有效途徑。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納米中心申有青教授團隊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納米藥物在體內(nèi)運輸機理研究和高療效納米藥物的構建的研究,在提出了納米藥物體內(nèi)輸送的CAPIR五步級聯(lián)過程(Circulation, Accumulation, Penetration, Internalization, Release)(Adv. Mater. 26 (2014) 7615-7621., Adv. Mater. 29 (2017) 1606628.)的基礎上,設計合成了系列高療效納米藥物。同時針對納米藥物在實體瘤中的低效滲透難題,提出了基于胞吞轉運作用的跨細胞轉運主動滲透策略,為提高納米藥物在腫瘤組織滲透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獲得了具有顯著提高的療效(Nat. Nanotechnol. 14 (2019) 799-809.)(圖1)。近期該團隊受邀撰寫了題為“Tumor Extravasation and Infiltration As Barriers of Nanomedicine for High Efficacy: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anscytosis Strategy”的綜述,發(fā)表于Biomaterials。該綜述系統(tǒng)總結了現(xiàn)階段提高納米藥物的腫瘤血管外滲效率和增強其腫瘤組織滲透能力的常見策略及其優(yōu)缺點,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提出了利用腫瘤血管表皮細胞的胞吞轉運作用使納米藥物具有不依賴于EPR的腫瘤血管外滲的能力、和利用腫瘤細胞的胞吞轉運作用獲得不受納米藥物尺寸限制的高效主動滲透的能力,以突破納米藥物臨床療效的瓶頸。本文詳細介紹了這種轉胞吞作用的作用機理以及需滿足的條件,最后,對這種能量介導的主動轉胞吞運輸策略在納米藥物領域巨大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圖1 (a) 納米藥物在腫瘤組織中高效外滲和主動滲透機理圖;(b-e)利用轉胞吞作用實現(xiàn)納米藥物在腫瘤組織快速外滲及主動滲透,并獲得變革性療效的應用實例。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博士后周泉和北京天壇醫(yī)院博士生董成遠,通訊作者為申有青教授,論文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833008, 51522304, 21704090)和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A0200301)和浙江大學實驗技術研究項目(SYB201605)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0301484#!
- 中科大王育才/蔣為團隊 Nat. Biomed. Eng.: 利用一氧化氮(NO)突破腫瘤血管基底膜屏障,增強納米藥物瘤內(nèi)遞送 2025-05-03
- 川大李旭東/陳君澤、港城大譚超良團隊 Adv. Mater.: 多酚-氨基酸縮合物庫用于超高載藥量納米藥物的高通量連續(xù)流生產(chǎn) 2025-02-12
- 天工大高輝/李曉暉團隊 Acta Biomater.:二甲雙胍多功能納米藥物克服具核梭桿菌介導的結直腸癌化療耐藥與免疫抑制 2025-02-11
- 蘇大劉莊/楊光保教授團隊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納米醫(yī)學(腫瘤診療、藥物遞送、免疫治療等) 2025-04-29
- 四川大學楊佼佼/熊燕/李繼遙 Acta Biomater.: 用于減輕化膿性關節(jié)炎影像學和病理學損傷的原位雙靶向藥物遞送系統(tǒng) 2025-02-15
- 東華大學史向陽教授團隊 Nano Today:基于含磷樹狀大分子的藥物遞送系統(tǒng)協(xié)同增強自噬、抗炎和抗氧化治療阿爾茨海默癥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