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林紹梁/靳海寶團隊、上海交大周永豐 Angew:通過調節(jié)偶氮苯對位取代基的電子效應制備具有可控光響應性的超薄聚合物囊泡
2025-02-22 來源:高分子科技
刺激響應性聚合物囊泡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藥物遞送、納米反應器、傳感器等領域。光作為刺激源具有波長和光強可調、時空分辨率高等優(yōu)點。開發(fā)具有可控的光響應動力學的聚合物囊泡對于納米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超薄聚合物囊泡是一種新興的納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光穿透性強、易于功能化等優(yōu)勢。其中兩親性交替共聚物的自組裝為精確制備超薄聚合物囊泡提供了有效策略。然而,將刺激響應性交替共聚物的自組裝應用于制備光響應動力學可控的超薄聚合物囊泡仍然具有挑戰(zhàn)性。
該工作以“Ultrathin Polymersomes with Controllable Light-Responsivity via Adjusting the Electronic Effect from Para-Substituents of Azobenzene”為題發(fā)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此工作是該團隊近期關于光響應兩親性交替共聚物的自組裝研究的最新進展之一。該團隊利用含偶氮苯側鏈型交替共聚物的溶液自組裝制備了多種光響應超薄有機納米材料(Sci. China Chem. 2022, 65, 2444; Adv. Mater. 2024, 36, 2312724; Sci. China Chem. 2024, 67, 1680; Macromolecules 2024, 57, 5892-5901; Adv. Funct. Mater. 2024, 34, 2408583, ACS Nano 2024, 18, 21576-21584; Small 2025, 21, 2408147),并提出了一種“側鏈共軛堆積”的自組裝機理。例如,通過邁克爾加成聚合合成了含偶氮苯光響應兩親性交替共聚物,進而通過自組裝得到了厚度約為2.8 nm的超薄一維納米管(Macromolecules 2024, 57, 5892-5901)。此外,團隊還合成了一系列序列可控的光響應兩親性交替類肽分子,并通過溶液自組裝制備了直徑約為2 nm的超細納米線(ACS Nano 2024, 18, 21576-21584)和厚度小于3 nm的超薄納米帶(Adv. Mater. 2024, 36, 2312724; Sci. China Chem. 2024, 67, 1680, Adv. Funct. Mater. 2024, 34, 2408583)。
全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3104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安京珍教授/鄭爽博士/盧剛博士《Nat. Commun.》:超薄可控結晶聚合物膜 - 實現(xiàn)高水滲透率和高選擇性 2025-03-16
- 南京林業(yè)大學陳楚楚 Green Chem.:受螃蟹蛻殼啟發(fā)的超薄、強韌、透明水凝膠 2025-02-09
- 陜師大楊鵬教授團隊 Adv. Mater.:通過超薄蛋白質納米膜穩(wěn)定柔性器件上的金屬涂層 2024-11-18
- 四川大學丁明明和譚鴻教授團隊Angew:高分子構象轉變調節(jié)囊泡膜通透性 2021-08-19
- 西南交大周紹兵教授團隊《Sci. Adv.》:聚合物囊泡同時引發(fā)內質網(wǎng)應激和自噬流阻斷,有效抗腫瘤及抑制腫瘤轉移 2020-08-05
- 巴黎高科化學學院李敏慧教授與浙江大學凌君教授合作報道:氧化響應的聚類肽囊泡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