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性能與其氨基酸排列相關
2016-06-1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前宣布,該研究所沼田圭司和增永啟康率領的國際研究小組發(fā)現,絲綢內不同氨基酸排列會影響其機械強度、熱穩(wěn)定性及結晶結構。
人類從古代開始就利用蠶絲纖維制作出富有光澤的織物。近年來,科學家針對蠶絲質輕堅韌、生物相容性好和可生物降解的特性,開始研究將其用在結構材料和醫(yī)療材料等領域。另外,蠶絲也可加工成纖維、水凝膠、膠卷、海綿等,用在再生醫(yī)療和藥物輸送系統(tǒng)中。但科學家對絲綢的氨基酸排列如何影響其熱性能和機械性能以及相關應用等尚不十分了解。
為此,該研究小組挑選了4種家蠶和10種野蠶共14個種類的蠶絲進行試驗。他們在熱重量分析和示差掃描熱量分析中發(fā)現,野蠶絲比家蠶絲的熱分解溫度高30攝氏度。但在拉伸試驗中研究人員觀察到,野蠶絲比家蠶絲有明顯的斷裂點。研究小組對蠶絲進行X射線散射試驗發(fā)現,野蠶絲比家蠶絲的結晶尺寸大了約1納米左右。這是由于家蠶絲的結晶領域是由甘氨酸交互反復排列構成,而野蠶絲的結晶領域則是由丙氨酸連續(xù)排列而成。
研究人員在對氨基酸排列與熱穩(wěn)定性關系試驗結果分析中發(fā)現,丙氨酸連續(xù)排列的比率越高,熱穩(wěn)定性越強;甘氨酸交互反復排列的情況越多,則機械強度越強;而具有更多大側鏈氨基酸的蠶絲,其機械強度較弱。
在化石燃料逐漸枯竭、全球更加重視環(huán)保的大背景下,人們一直渴望能替代石化產品的材料出現,而蠶絲則是較好的替代材料之一。該研究對人工制造可控其強度、吸濕性、伸展性等特性的人造蠶絲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塔夫茨大學David Kaplan 院士/Chunmei Li 教授團隊 Nat. Commun.:基于蠶絲蛋白的生物活性塑料 2025-01-05
- 西南大學夏慶友教授團隊 Biomaterials:基于家蠶生物反應器種質素材 - 開發(fā)新型蠶絲材料促進腭裂修復 2024-12-19
- 韓國延世大學Cheolmin Park院士團隊《Device》:一種可降解的具有雙模觸覺感知的蠶絲基自供能皮膚 2024-10-25
- 南開大學余志林教授課題組 Acc. Chem. Res.: 基于非天然氨基酸工具包的組裝多肽生物醫(yī)藥材料 2025-03-25
- 寧波大學陳重一教授 ACS Macro Lett.:基于螺旋結構聚氨基酸的強力生物粘合劑 2025-03-07
- 川大李旭東/陳君澤、港城大譚超良團隊 Adv. Mater.: 多酚-氨基酸縮合物庫用于超高載藥量納米藥物的高通量連續(xù)流生產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