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學所宋延林研究員課題組和南昌大學陳義旺教授課題組:綠色印刷制備可穿戴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18-02-23 來源:X-MOL
近日,中科院化學所宋延林研究員課題組和南昌大學陳義旺教授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納米組裝-印刷方式,制備出蜂巢狀的微納米支架,并作為力學緩沖層和光學諧振腔,大幅提高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力學穩(wěn)定性。
目前的主流平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窗口界面層會消耗相當部分的入射光,不利于鈣鈦礦層的光吸收。相比平面型結構,蜂巢狀納米支架的引入,提高了鈣鈦礦層在基底的附著。蜂巢狀納米支架與鈣鈦礦層相互填充,可以充當光學諧振腔,對器件的光路進行調節(jié),顯著提高入射光利用率,降低光的反射。研究發(fā)現,該光學諧振腔可以將光富集有效提高27%。同時,當器件處于彎折狀態(tài)時,蜂巢狀納米支架能有效釋放鈣鈦礦晶界處的應力,從而提高鈣鈦礦層的力學穩(wěn)定性。
通過引入蜂巢狀納米支架,能將一平方厘米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2.32%。該太陽能電池組件有以下優(yōu)點:光電轉換效率高、性能穩(wěn)定、具備優(yōu)異的耐彎折性能,是柔性可穿戴器件的重要突破,并為研發(fā)新一代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這一成果近期發(fā)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胡笑添和南昌大學博士研究生黃増麒。
論文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703236/full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南京大學李承輝/王曉亮教授團隊 Small:基于La3+配合物交聯的高彈性聚氨酯的超薄柔性電子器件 2025-04-08
- 華南師范大學張振 CEJ:一種具有高潛熱、光熱、導電與焦耳熱多功能的相變柔性膜及其在熱管理上的應用 2025-04-01
- 華科大譚必恩教授/王笑顏副研究員團隊 Adv. Mater.:構筑單元柔性工程策略制備超交聯多孔聚合物實現高體積容量甲烷存儲 2025-03-16
- 宛宛類卿 | 基于甲氧基取代的聚(三芳基)胺新型空穴傳輸材料制備高填充的反式鈣鈦礦電池 2022-03-11
- 中科院青能所逄淑平團隊Angew:聚丙烯腈強配位作用降低鈣鈦礦電池界面電壓損失 2021-12-11
- 華中科技大學韓宏偉教授團隊Science綜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yè)化之路 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