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是人體內含量第四多的金屬元素,其中一半都存在于骨組織中,在天然骨中,鎂陽離子可以進入羥基磷灰石(HA)晶格中直接影響骨密度和骨力學性能。近年來,研究人員對于鎂離子的生物學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一定濃度的鎂離子可以促進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但是,過高濃度的鎂離子也會帶來明顯的細胞毒性和生理毒性。因此,將鎂整合入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中,并且精確調控鎂離子的釋放行為,在促進骨再生的同時保證其生物安全性,對于鎂在骨組織工程中的應用,具有指導意義。
北京化工大學蔡晴、楊小平教授團隊針對這一問題,以聚(乳酸-羥基乙酸)(PLGA)、 氧化鎂(MgO)和碳酸鎂(MgCO3)為原料,采用乳液法制備了一系列PLGA\MgO\ MgCO3(PMg)復合微球,實現(xiàn)了Mg2+的可控釋放。
圖一:PMg微球的鎂離子釋放行為和局部pH值變化
由于MgO和MgCO3的溶出速率不同,PMg微球可以通過調節(jié)MgO/MgCO3比值 (1:0; 3:1; 1:1; 1:3; 0:1)來控制Mg2+的釋放。其中,MgO含量越高,Mg2+初始濃度越高且釋放速度越快; MgCO3含量越高,Mg2+濃度越低,釋放速度越慢。當MgO/MgCO3=1:1時,可以得到初期無明顯爆發(fā)釋放,中后期呈近似線性釋放的PMg-III。
圖二:PMg-III微球修復大鼠顱骨臨界缺損HE染色
體外實驗結果顯示PMg微球均無細胞毒性且經過精確調控鎂離子釋放行為的PMg-III顯著促進了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遷移、貼附、增殖和成骨分化。使用PMg-III修復8 mm大鼠顱骨臨界缺損發(fā)現(xiàn),相比于空白和對照組,PMg-III可以顯著降低體內炎癥反應,在缺損處有更多的新生骨組織和新生血管出現(xiàn),新生骨體積和骨密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該工作以Injectable PLGA microspheres with tunable magnesium ions release for promoting bone regeneration為題發(fā)表在生物材料一區(qū)TOP雜志《Acta Biomaterialia》(IF:6.383)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北京化工大學2016級碩士生袁作楹,通訊作者為蔡晴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為楊小平教授。同時本研究得到了北京積水潭醫(yī)院,天津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學院的支持及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蔡晴、楊小平教授課題組長期開展組織再生相關研究,近年來在聚膦腈生物材料(J Mater Chem B, 2017, 5: 9300-9311; Macromolecules, 2016, 49, 8508-8519)、骨再生(Biomater. Sci., 2019, 7, 272-286; J Mater Chem B, 2018, 6, 7471-7485; Biofabrication 2017, 9: 025036)、神經再生(Chem Eng J, 2018, 345: 566-577; ACS Chem. Neurosci., 10.1021/acschemneuro.8b00286)等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 華東理工劉潤輝教授團隊與合作者 AFM:3D 打印雙仿生支架用于大段骨修復 2024-12-28
- 四川大學楊佼佼副研究員、李繼遙教授 ACS AMI:因溫制宜的植入體涂層 - 細胞膜熱平衡機制減少熱擴散助力抗菌與骨修復 2024-09-29
- 暨南大學羅丙紅/丁珊團隊 AHM:具光熱效應和生物活性劑多效聯(lián)合水凝膠“時序調控”治療骨肉瘤相關骨缺損 2024-09-10
- 北京化工大學蔡晴教授/喻盈捷副教授團隊 AFM:鎂離子梯度分級多孔支架促進骨-軟骨雙譜系再生 2023-07-05
- 重慶醫(yī)科大學鄧忠良/梁冰團隊:可注射仿生多孔水凝膠適形性原位支架,控制鎂離子釋放以及促成骨分化加速骨再生 2021-10-18
- 廣西大學林寶鳳教授團隊 CEJ:新型淀粉基乙醇凝膠用于切斷細菌在公共場所的接觸傳播 2023-08-26
-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張余、華中大楊光、武大蔣序林 Biomaterials:基于免疫調劑的可注射水凝膠/多孔微球復合載藥的可控釋放體系 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