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馥嘉、林緒波
藥物的靶向遞送效率對疾病的治療至關重要。吸入式納米藥物載體可有效遞送藥物至肺部、避免全身給藥帶來的副作用,對肺部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不同理化性質(zhì)的納米載體可能對肺部結構的性質(zhì)產(chǎn)生影響。肺表面活性劑,作為吸入式納米藥物載體的第一道屏障,在維持人體正常的呼吸力學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設計具有較強穿透能力且不破壞肺部結構(如肺表面活性劑)的納米藥物載體是肺部疾病治療的研究熱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的林緒波副研究員課題組聯(lián)合東南大學顧寧教授課題組、美國夏威夷大學左毅教授課題組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Soft Matter, 2011, 7, 3882-3888; Nanoscale, 2014, 6, 2759-2767;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5, 58, 28-37),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和Langmuir單分子層實驗共同探索了PAMAM dendrimer(樹枝狀大分子)作為吸入式納米藥物載體的可能性。結果表明PAMAM dendrimer在吸氣過程中更易穿透肺表面活性劑,在呼氣過程則有可能造成肺表面活性劑結構的崩塌及界面磷脂分子正常想轉(zhuǎn)變過程的抑制。PAMAM dendrimer在呼氣過程中對肺表面活性劑結構和功能的副作用可在下一個吸氣過程中得到極大緩解、并可有效穿過肺表面活性劑。這為PAMAM dendrimer這一具有諸多優(yōu)良特性(如可變形的構象和大小,容易進行表面修飾、親水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的高分子用于吸入式納米藥物載體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相關工作以“Poly(amidoamine) Dendrimer as a Respiratory Nanocarrier: Insights from Experiments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為題發(fā)表在《Langmuir》上,并被選為當期的副封面(Supplementary Cover, Langmuir, 2019, 35, 5364-5371.)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田馥嘉,通訊作者為林緒波副研究員、左毅教授和顧寧教授。這部分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航第六批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北京市生物醫(yī)學工程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啟動經(jīng)費、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全文鏈接: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abs/10.1021/acs.langmuir.9b00434
- 四川大學何斌/蒲雨吉 ACS Nano:高分子化丁酸納米平臺治療腸炎 2023-12-24
- 華南理工朱偉 Adv. Sci.:基于紅細胞和MOF-級聯(lián)酶的人工生物雜化體用于高尿酸血癥治療 2023-12-17
- 長期有效 | 西南交大周紹兵教授團隊誠招博士、推免碩士 - 材料、生物醫(yī)學工程 2023-09-23
- 河南師大遠冰冰、深大牛青山 Nat. Commun.:具有增強有效篩分孔徑的聚酰胺納米膜的設計新策略 2024-01-16
- 浙大黃飛鶴教授團隊《Chem. Soc. Rev.》綜述:基于輪烷的機械互鎖聚合物 2022-07-31
- 華東理工大學劉培念教授課題組《Nat. Commun.》:實現(xiàn)平面型共軛樹枝狀化合物的首例合成 2019-06-25
- 深大附屬華南醫(yī)院馬婧、法國CNRS彭玲團隊 AM: PD-L1抗體偶聯(lián)PAMAM樹形分子納米體系抑制癌癥糖酵解和促進免疫應答 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