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段友容教授團隊和風濕免疫科沈南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ACS Nano發(fā)表了題為“MicroRNA-125a Loaded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Alleviat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y Restoring Effector/Regulatory T Cells Balance”的研究論文,通過納米遞送系統(tǒng)遞送miRNA至T細胞,重塑效應T細胞和調節(jié)T細胞平衡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顯示了明顯的治療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該研究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精準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以下簡稱SLE)是一種復雜的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病,導致全身多系統(tǒng)和臟器損害,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癥”。非特異性的免疫抑制劑和抗炎癥藥物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此類藥物不良反應大,藥物引起導致的器官和組織損傷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已經(jīng)超過了疾病本身對患者產生的傷害。SLE病因復雜,效應性/調節(jié)性T細胞的失衡是SLE 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病因。miRNA 作為一種負調控分子參與包括T細胞在內的大部分免疫細胞的分化和免疫應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miRNA 的異常表達與包括系統(tǒng)性狼瘡在內的多種自身免疫疾病的發(fā)病密切相關,因此,miRNA 在機體中對免疫細胞的調節(jié)作用是 SLE 藥物開發(fā)的極好靶點。
沈南教授課題組前期發(fā)現(xiàn)miR-125a于SLE患者和相關小鼠模型的T細胞中表達顯著下調,且miR-125a可以穩(wěn)定調節(jié)T細胞介導的免疫穩(wěn)態(tài)。本工作以單甲氧基(聚乙二醇)-聚(D,L-丙交酯-co-乙交酯)-聚(L-賴氨酸)(mPEG-PLGA-PLL,PEAL)為載體,構建載miR-125a的納米遞送系統(tǒng)(PEALmiR-125a)。該系統(tǒng)能保護miR-125a不被降解,從而延長miR-125a在體內的循環(huán)時間。證實PEALmiR-125a能夠有效的遞送miR-125a至原代T細胞,其中對激活的T細胞轉染效率更高。來源于SLE模型小鼠(MRL/lpr)脾臟T細胞對納米粒的攝取能力顯著高于正常對照小鼠(MRL/MpJ)的脾臟T細胞。體內攝取實驗也證實PEALmiR-125a更易被SLE小鼠的脾臟T細胞攝取。T細胞的過度激活是SLE的主要病理特征,這無疑給PEALmiR-125a納米系統(tǒng)治療SLE帶來了天然的優(yōu)勢。納米粒的體內生物分布顯示與健康小鼠相比,PEALmiR-125a納米粒更易富集于SLE模型小鼠病理性脾臟中。脾臟作為最大的免疫器官,在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在MRL/lpr小鼠的病理性脾臟中65-80%脾臟細胞為T細胞,而正常小鼠中T細胞占比為20-30%。因此PEALmiR-125a納米粒在病理性脾臟中的高度富集給其在SLE的治療產生了積極作用。
圖1.(A) 體外SLE小鼠或正常小鼠的脾臟T細胞對納米粒的攝取。(B)圖A的統(tǒng)計分析。(C) 納米粒在SLE小鼠和正常小鼠的體內生物分布。(D)圖C中各臟器平均熒光強度的統(tǒng)計分析。(E)體內SLE小鼠和正常小鼠T細胞對納米粒的攝取。(F)圖E的統(tǒng)計分析。
PEALmiR-125a的治療效率與當前最主要的治療藥物非特異性免疫抑制劑地塞米松相當,但是明顯改善了地塞米松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PEALmiR-125a納米粒能夠重塑效應T細胞和調節(jié)性T細胞之間的平衡,從而減緩SLE的發(fā)展,而相同劑量的游離miR-125a agomir無明顯療效。與傳統(tǒng)的SLE治療藥物非特異性免疫抑制劑比較,PEALmiR-125a納米粒通過恢復免疫穩(wěn)態(tài)來改善SLE,不會破壞機體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療安全性。
圖2.(A)動物實驗方案。(B) 代表性的脾臟大小的圖。(C)脾臟大小的統(tǒng)計圖。(D)尿蛋白水平。(E)血清肌酐水平。(F)代表性的皮損圖片。
圖3.納米粒的構建及體內作用機制
以上研究成果發(fā)表于國際學術期刊ACS Nano。段友容課題組的助理研究員張佳利博士和博士研究生陳傳榮為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的段友容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風濕免疫科沈南教授和唐元家副教授為文章的通訊作者。
該工作受到上海市衛(wèi)健委(No.20194Y0135)和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碩博基金(No.SB19-07)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信息:Jiali Zhang, Chuanrong Chen, Hao Fu, Jian Yu, Ying Sun, Hui Huang, Yuanjia Tang*, Nan Shen*, YourongDuan*. MicroRNA-125a Loaded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Alleviat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y Restoring Effector/Regulatory T Cells Balance. ACS Nano. DOI: 10.1021/acsnano.9b09998.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9b09998
課題組介紹
段友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主要致力于藥物遞送系統(tǒng)與轉化醫(yī)學領域的研究,探索了多種基于納米技術和生物材料的腫瘤治療新策略。將構建的納米遞送系統(tǒng)應用于腦膠質瘤、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以及卵巢癌等多種耐藥性腫瘤的靶向治療研究,有一系列原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發(fā)表(ACS Nano2016,10:11548;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8,28:1706;Autophagy 2017,13:1176;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383:123230;Biomaterials 2019,222:119442;Biomaterials 2014,35:760;Theranostics 2017,7:4424; Theranostics 2019,9:1047)。
- 四川大學何斌/蒲雨吉 ACS Nano:高分子化丁酸納米平臺治療腸炎 2023-12-24
- 華南理工朱偉 Adv. Sci.:基于紅細胞和MOF-級聯(lián)酶的人工生物雜化體用于高尿酸血癥治療 2023-12-17
- 長期有效 | 西南交大周紹兵教授團隊誠招博士、推免碩士 - 材料、生物醫(yī)學工程 2023-09-23
- 四川大學高會樂教授 Adv. Mater.: 小膠質細胞膜包被的聚多巴胺納米遞送系統(tǒng)用于抑郁癥的治療 2025-01-27
- 成醫(yī)楊倩/川大彭錦榮、高會樂團隊 AFM:靶向清除巨噬細胞內ROS聯(lián)合TRAF6靶向抑制,調控動脈粥樣硬化炎性微環(huán)境,穩(wěn)定斑塊 2023-04-08
- 上海交大醫(yī)學院龐燕團隊《Adv. Drug Deliver. Rev.》綜述:納米滴眼劑 - 眼部疾病的局部無創(chuàng)治療方式 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