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大學醫(yī)學院Y. Shrike Zhang教授課題組通過同軸擠壓生物打印方法形成一個類似人骨髓的微環(huán)境、制備了體外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模型。該模型外部為含有骨礦物質羥基磷灰石的外鞘,內部則含有水凝膠內核(圖1)。MM細胞被單獨培養(yǎng)或與能夠釋放白介素-6(IL-6))的HS-5基質細胞共培養(yǎng),這些細胞在3D模型中表現(xiàn)出比2D平面培養(yǎng)更優(yōu)越的增殖功能(圖2)。Dana-Farber腫瘤研究所提供的患者來源的MM細胞可以在3D生物打印模型中維持良好的生存能力長達7天甚至更久,而在2D平面培養(yǎng)中它們在3-5天內就會完全死亡。
圖1. MM的體內環(huán)境和同軸生物打印高內涵MM體外模型的示意圖。
圖2. 2D和3D系統(tǒng)中MM細胞(MM1S細胞和RPMI-8226細胞)單獨培養(yǎng)或與HS5基質細胞共培養(yǎng)條件下的細胞增殖情況。
硼替佐米(bortezomib, BTZ)作為一線抗腫瘤藥,于2004年被引入后極大地改變了MM治療的狀況,現(xiàn)在幾乎所有骨髓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都會接受BTZ治療。與其他藥物相比,BTZ可以誘導更深的反應,導致更高的反應率,并延長新診斷MM或復發(fā)MM患者的生存時間。3D生物打印的MM模型有效重現(xiàn)了BTZ對MM細胞增殖的抑制,并篩選出最佳濃度(圖3)。
圖3. 3D單獨和共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BTZ抑制MM細胞增殖的情況。
不幸的是,BTZ也與一些毒副作用有關,如血液病、疲勞、胃腸不適和周圍神經病變。更糟糕的是,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對BTZ產生耐藥性。因此,為了改善MM的治療,必須對BTZ的耐藥性進行表征、研究并最終解決。托珠單抗(Tocilizumab, TOC)是一種重組人源化抗IL-6受體(IL-6R),研究人員通過TOC抑制IL-6R與IL-6的結合,從而增強BTZ對3D模型培養(yǎng)的MM細胞的化療敏感性(圖4)。
圖4. 3D模型中TOC抑制MM細胞聚集,增強BTZ療效。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制備了一個3D生物打印的MM模型,模擬了人骨髓的一些特性,以促進被封裝的MM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同時在此模型中聯(lián)用BTZ和TOC抑制骨髓瘤細胞的增殖,為未來的MM建模、藥物開發(fā)和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新的見解。
該研究成果以“A 3D-Bioprinted Multiple Myeloma Model”為題發(fā)表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哈佛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吳狄,哈佛醫(y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王棕逸,哈佛醫(yī)學院/華西醫(yī)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李軍以及Dana-Farber腫瘤研究所宋燕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哈佛醫(yī)學院Y. Shrike Zhang教授,哈佛大學Dana-Farber腫瘤研究所Kenneth C. Anderson教授和Dharminder Chauhan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論文的其他作者還包括哈佛醫(yī)學院Manuel Everardo Mondragon Perez、王子萱、曹霞教授、曹長靚博士和Sushila Maharjan博士后。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hm.202100884
作者簡介:
Y. Shrike Zhang:博士,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助理教授,2013年于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生物醫(yī)學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生物打印及器官芯片的平臺搭建與應用研究,在相關領域發(fā)表研究論文及綜述250余篇,包括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fā)表的PNAS、Science、Nat. Rev. Mater.、Nat. Rev. Nephrol.、Nat. Rev. Methods Primers、Appl. Phys. Rev.、Nat. Commun.、Matter、Adv. Mater.、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Biomaterials 等,其中超過45篇封面文章;研究成果曾被BBC、Fox News、The Boston Globe/STAT News、Science Daily、Technology Networks、IEEE Spectrum、C&EN等報道。擔任20余本雜志的主編、副主編或編委,曾獲得多種國際和地區(qū)性獎項40余項。
課題組網頁:https://shrikezhang.com/
- 東華大學何創(chuàng)龍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3D生物打印支架重塑神經調節(jié)微環(huán)境促進骨再生 2023-06-02
- 哈佛醫(yī)學院Y. Shrike Zhang課題組 PNAS:雙水相嵌入(生物)打印構建無海藻酸、獨立、可灌注的超細和超薄壁管狀結構 2023-02-07
- 東華大學何創(chuàng)龍教授團隊《Carbohyd. Polym.》:3D生物打印雙交聯(lián)網絡的明膠/吉蘭糖膠基支架用于血管化骨再生 2022-07-12
- UTS付強團隊 Mater. Horiz.: 精準結構設計、低聚合物含量DLP 3D打印水凝膠助力太陽能界面水蒸發(fā)與可持續(xù)水處理 2025-03-26
- 同濟大學楊建明/杜艾/周斌 AFM:流變匹配策略實現(xiàn)超低儲能模量墨水3D打印無添加氣凝膠 2025-03-25
- 北京師范大學鄒應全教授團隊 CEJ:基于近紅外光聚合的立體光刻3D打印技術 2025-02-24
- 維生素C變身抗腫瘤“特洛伊木馬”!中科大李敏/王育才團隊 ACS Nano:揭秘VC如何“里應外合”擊潰腫瘤防線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