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含酸基團的聚合物和多官能度胺之間通過離子交聯(lián)可得到性能優(yōu)異的彈性體,例如羧酸、膦酸和磺酸,可以在聚乙烯亞胺、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和其他堿性聚合物的作用下進行交聯(lián)。與其他的動態(tài)鍵相比,一些離子鍵在室溫下具有高動態(tài)性的,使得這類離子交聯(lián)彈性體在室溫下有優(yōu)異的自修復性。不飽和羧酸通常表現(xiàn)出孤立雙鍵和孤立羧基的特性,與飽和羧酸相比,不飽和羧酸會呈現(xiàn)出一些特殊的性質。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Polymer2021, 228, 123903),不飽和羧酸/胺與飽和羧酸/胺在二甲基亞砜中的締合常數(shù)分別為45.4和7.25 M-1,表明不飽和羧酸和氨基之間的離子強度遠強于飽和羧酸和氨基之間。酸性的增強來自共軛雙鍵的貢獻,因而有利于形成更穩(wěn)定的酸-堿相互作用。
最近,基于前期對不飽和羧基-氨基離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張安強教授課題組研究設計并組裝了一種自修復、自粘性的CNT/聚硅氧烷應變傳感器:通過改變[-COOH]/[-NH2]的比例,聚硅氧烷的粘彈性、力學性能及自愈合性能得到有效調控,在此基礎上,將羧基化CNT與聚硅氧烷基底復合制備雙層結構復合膜。他們發(fā)現(xiàn),CNT膜的厚度對傳感器的敏感度因子(Gauge Factor)和線性度有明顯影響。該應變傳感器具有自愈能力、自粘性、高靈敏度、線性響應和低滯后等特性。
圖1. (a):由氨基丙基側鏈聚硅氧烷(APPS)制備不飽和羧基聚硅氧烷(UCPS)和離子交聯(lián)聚硅氧烷(UCA)的合成路線;(b):通過抽濾使CNT分散液在聚合物濾膜表面沉積形成CNT膜;(c):將干燥后的CNT薄膜裁切成9 × 30 mm的矩形樣條;(d):使CNT膜附著在聚硅氧烷基底上,固化完成后,CNT膜從聚合物濾膜轉移到聚硅氧烷基底表面,將聚合物濾膜從基底上剝離得到(e):CNT/聚硅氧烷復合膜。
圖2. (a):50 mm/min拉伸速率下,UCA-x的應力-應變曲線;(b):UCA-1/UCA-2和(c):UCA-2.5/UCA-3的循環(huán)拉伸-回復試驗。
圖3. 不同體積CNT分散液制備的CNT/聚硅氧烷復合膜橫截面的SEM:(a)UCA-2.5@CNTs-10;(b)UCA-2.5@CNTs-15;(c)UCA-2.5@CNTs- 20;(d)CNT/聚硅氧烷復合膜表面。
圖4. (a):CNT/聚硅氧烷復合膜(UCA-2.5@CNTs-10、UCA-2.5@CNTs-15和 UCA-2.5@CNTs-20)組裝的應變傳感器以10 mm/min的速率拉伸至55%的壓阻響應行為;(b):CNT/聚硅氧烷應變傳感器在55%應變下的敏感度因子;(c)、(d):UCA-2.5@CNTs-10和UCA-2.5@CNTs-20在形變過程中的SEM。
圖5. (a):UCA-2.5@CNTs-20 在500次循環(huán)拉伸下的穩(wěn)定性測試(應變?yōu)?0%);(b):UCA-2.5@CNTs-20 在一系列外加應變 (1,5,10,15和20%)和(c):在不同拉伸速率(10,20,40和100 mm/min)下的壓阻響應。
圖6. (a-c):聚硅氧烷基底在室溫下自修復0.5和12小時之后的光學顯微鏡圖像;(d-g):CNT/聚硅氧烷復合膜在自修復前(d,e)和自修復12小時后(f,g)的SEM。
圖7. CNT/聚硅氧烷應變傳感器在實時監(jiān)測各種人體運動中的應用。
該工作以Self-Healing, Self-Adhesive Strain Sensors Made with Carbon Nanotubes/Polysiloxanes Based on Unsaturated Carboxyl?Amine Ionic Interactions為題發(fā)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訪問學者麥東東(目前工作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通訊作者為張安強教授。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52073098)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1c12438
- 阿爾托大學/拜羅伊特大學 Nat. Mater.: 高硬度兼具自修復 - 納米限域效應破解水凝膠難題 2025-03-11
- 河北工大潘明旺教授團隊 Small: 通過超分子相互作用將功能小分子原位錨定到聚合物鏈上,形成穩(wěn)健且自修復的多功能水性聚氨酯 2025-02-20
- 長安大學顏錄科、西工程大張鵬飛 JMCA:自修復、抗變形MXene雙網(wǎng)絡水凝膠用于穩(wěn)定太陽能驅動界面蒸發(fā) 2025-01-27
- 澳門大學周冰樸課題組 Small:集成三維仿生微纖毛結構的自粘性電子皮膚 2024-10-08
- 深大萬學娟教授團隊Nano Lett.:生物質水凝膠電解質邁向綠色耐用的超級電容器-增強阻燃性、低溫自愈性、自粘性和長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2024-10-01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團隊 JMCA:具有優(yōu)異自粘性、靈敏度和穩(wěn)定性的導電水凝膠 - 可用于可穿戴應變傳感器監(jiān)測人體運動 2024-09-14
- 青科大王文嬪/李志波教授團隊 JMCA: 在自修復聚硅氧烷彈性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2-11-01